写景
田园
春景
抒情
菱蔓
咏物
杨花
归家思乡
山水

译文

山谷口传来稀疏的钟声,渔夫和樵夫们渐渐稀少。
悠闲地望着远方的山色已晚,独自向着白云缭绕的地方归来。
菱蔓柔弱不易固定,杨花轻盈容易飘飞。
向东的高地春草一片翠绿,我惆怅地关上了柴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间归隐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和向往平淡生活的心境。首句“谷口疏钟动”中的“疏钟”,指的是稀疏的钟声,这里的“动”字暗示了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氛围,给人以深远的感觉。紧接着,“渔樵稍欲稀”则是描绘山间农夫和樵夫逐渐散去的情景,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一种离群索居的意境。“悠然远山暮”中,“悠然”表达了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而“远山暮”则是对夕阳西下的山色的一种描绘,给人以深邃和静谧的美感。接下来的“独向白云归”,诗人借助“独向”二字,强化了自己的孤独与超脱,同时“白云”象征着纯洁和自由,是诗人心灵所向往的境界。中间两句“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通过对植物生长特性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自然无常的哲思。菱蔓柔弱不容易固定,杨花则是轻盈而又容易随风飘散,这里传递出一种生命脆弱和变化莫测的信息。最后两句“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诗人通过对春天东山坡上新绿草色的描绘,再次强化了自然美景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惆怅掩柴扉”则表达了一种心绪不宁,但又选择闭门自守的心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怀。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山川草木中,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功力,也折射出了古代文人的隐逸情结和对自然美的独特领悟。

王维

383首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