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雨
淰
淰
洒
棼
丝
,
微
微
润
广
墀
。
虽
胜
云
亦
好
,
究
未
地
深
滋
。
盼
是
宵
仍
作
,
厌
惟
风
散
之
。
林
光
已
若
沐
,
麦
秀
更
萦
思
。
写景
写雨
抒情
情感
思乡
盼望
写物
麦秀
秋节
赞美
译文
细细的丝雨飘落,轻轻地润湿了宽广的台阶。
即使胜过了云层,也是美好的,但终究不如深入大地的滋润。
希望这晚继续下雨,却又讨厌风将雨吹散。
树木在雨中已经像是沐浴一般,麦田的秀色更加让人心生忧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微雨轻洒的情景,细腻地展现了雨滴在广袤土地上留下的湿润痕迹。诗人以“淰淰”和“微微”两词,生动地刻画出雨势之轻柔与细密,仿佛能感受到雨珠缓缓落下时的宁静与和谐。“虽胜云亦好,究未地深滋”,这两句对比了雨与云的不同,强调了雨对于大地的滋养作用,即使不如云那般壮观,却能深入土壤,带来生命的滋润。这种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敏感和深刻理解。“盼是宵仍作,厌惟风散之”,表达了诗人对持续降雨的期待与对风止雨停的无奈。夜间的雨声似乎成了诗人情感的寄托,而对风的依赖则反映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依赖。“林光已若沐,麦秀更萦思”,最后两句将视角转向自然景观的变化,雨后的林木仿佛得到了沐浴,焕发出新的生机;而麦田中的生长景象,更是引发了诗人深深的思绪。这里不仅描绘了雨后景色的美好,也暗示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微雨带来的自然之美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题王煮石推篷图
元末明初·钱宰
粲粲晴林截素霓,梦回何处觅新题。画檐压槛江南屋,短棹推篷雪后溪。落月欲分花上下,春风不隔树高低。何当一见冰霜表,放棹孤山烟水西。
望江南/忆江南
宋·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