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
题
惠
山
园
八
景
(
其
八
)
涵
光
洞
牝
洞
悾
悾
虚
室
如
,
其
通
以
塞
有
光
舒
。
恰
看
生
白
那
愁
暗
,
何
必
含
明
要
在
疏
。
虿
尾
银
钩
临
古
帖
,
蝇
头
绿
字
读
奇
书
。
设
于
二
典
寻
津
逮
,
四
表
犹
惭
普
被
诸
。
写景
咏物
读书
含哲理
含赞美
地点
惠山园
山水
译文
幽暗的洞穴里空旷又幽深,通达的地方或堵或通都显得宽阔明亮。
恰如看到光明出现,不再为黑暗而忧愁,何必要等到明亮时再寻求疏解呢?
笔法如虿尾和银钩,临摹着古代的书法作品;字如蝇头绿字,仔细研读着奇妙的书籍。
借鉴于两种典籍探寻要领,四方之表仍然惭愧没有普遍涉及到诸多方面。
赏析
此诗描绘了涵光洞内环境的幽静与光线的微妙变化,以及诗人对古帖奇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首句“牝洞悾悾虚室如”,以“牝洞”形容洞穴的深邃,而“虚室如”则暗示洞内空旷寂静,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接着,“其通以塞有光舒”一句,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描述光线在洞内流动时的柔和与舒适,仿佛光线本身也具有生命力。“恰看生白那愁暗,何必含明要在疏。”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光线的理解,诗人认为光明与黑暗并非绝对对立,而是相辅相成,恰到好处的光线能带来美感,不必过分追求明亮或阴暗。这种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虿尾银钩临古帖,蝇头绿字读奇书。”这两句转而描写诗人沉浸在古帖与奇书中,通过“虿尾银钩”和“蝇头绿字”的形象,生动展现了书法之美和文字的魅力。这里不仅赞美了古代艺术与文学的瑰宝,也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热爱。最后,“设于二典寻津逮,四表犹惭普被诸。”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易经》和《尚书》等经典著作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广泛知识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谦逊的态度,即使在博学之士面前,仍感不足,体现了不断学习、追求进步的精神。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涵光洞内光线变化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古籍阅读的深情赞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文化美以及个人修养的深刻体悟,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减字木兰花·溪山夜雨,摹董北苑
清末近现代初·程颂万
睡云刚醒。大地山河慵不整。白屋清泉。可许闲人作地仙。矮亭修竹。鸡犬为留云里宿。亦可孤蓬。藏在冥蒙不漏风。
奉和过旧宅应制
隋末唐初·上官仪
石关清晚夏,璇舆御早秋。神麾飏珠雨,仙吹响飞流。沛水祥云泛,宛郊瑞气浮。大风迎汉筑,丛烟入舜球。翠梧临凤邸,滋兰带鹤舟。偃伯歌玄化,扈跸颂王游。遗簪谬昭奖,珥笔荷恩休。
青鸟泉
唐·张乔
祗此沉仙翼,瑶池似不遥。有声悬翠壁,无势下丹霄。净濑烟霞古,寒原草木凋。山河几更变,幽咽到唐朝。
登庐山诗二首(其二)
南北朝·鲍照
访世失隐沦,从山异灵士。明发振云冠,升峤远栖趾。高岑隔半天,长崖断千里。氛雾承星辰,潭壑洞江汜。崭绝类虎牙,巑岏象熊耳。埋冰或百年,韬树必千祀。鸡鸣清涧中,猿啸白云里。瑶.....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