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
西
写景
秋景
自然现象
丰收
农事
季节交替
抒情
秋天情感
励志

译文

译文:金行(指五行中的金属)适宜于清爽,但为何云层多次出现。
译文:闷热的暑气已经消退,晚上常常出现殷红的霞光。
译文:我担心持续的雨(蒸霖)会对南方的农田收割造成妨碍。
译文:优良的种子即将成熟于西方的田野,秋日的太阳让人期盼会不会突然变热(影响作物)。
译文:今天早晨高兴地看到薄雾,预示着晴朗的天气渐渐显现。
译文:正午时分果然晴朗,清新的光辉高悬照耀。
译文:金黄色的秋风突然呼啸而来,使得郢地的气氛变得清晰明朗。
译文:公超的法术确实灵验,而丰隆(可能是指某种天气或气象现象)的势头已经减弱。
译文:这个时节让人感到宽慰,适合在秋天寄托吟咏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从阴雨潮湿到薄雾初现,再到晴朗秋日的转变过程,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细腻的感受和对丰收的期待。首句“金行宜肃爽”点明秋季的肃杀与清爽,预示着季节的更替。接着,“胡然云屡作”描述了云层的频繁聚集,暗示了天气的变化。随后,“溽暑究已退”表明酷热的夏季已经过去,为秋季的到来铺垫。“晚每殷霞脚”描绘了傍晚时分,霞光映照大地的景象,预示着夜晚的降临。接下来,“予意虑蒸霖,有碍南亩穫”表达了诗人对连续降雨可能影响农作物收成的担忧。“嘉种近西成,秋阳望时暴”则转而期待秋季阳光的普照,希望它能加速作物成熟。然而,此时却迎来了“今朝喜薄雾”,薄雾的出现让诗人感到一丝欣喜,预示着可能的晴朗天气。“兆晴氛渐霩”暗示薄雾逐渐散去,预示着晴朗天气的到来。“卓午果朗然,清辉悬煜爚”具体描绘了午后阳光的明亮与灿烂,给人以温暖与希望。“金风忽飒沓,郢气已澄廓”进一步描绘了秋风的清爽与纯净,以及空气的清新。最后,“公超术信灵,丰隆势已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丰收的乐观期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和对生活美好未来的向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月夜泛小舟湖中三更乃归
宋·陆游
落日愁思把钓钩,南邻借得采菱舟。湖心月上明如昼,树杪风生冷逼秋。壮岁功名惭汗马,暮年心事许沙鸥。桐江一叶真奇策,莫为儿曹作滞留。
江馆秋思因成自勉
唐·李中
江边候馆幽,汀鸟暝烟收。客思虽悲月,诗魔又爱秋。声名都是幻,穷达未能忧。散逸怜渔父,波中漾小舟。
稻香亭观穫十韵
清·爱新觉罗·弘历
每岁秋蒐举,恒过熟稻时。兹方迟启跸,恰值促常期。遍陇黄云蔚,迎亭紫玉蕤。肯教鹦鹉啄,宁数蕙兰披。何必范云论,因怀杜甫诗。腰镰农父入,凭槛近臣知。乍见空云水,惟忻如栉茨。关.....
大司寇金公芙蓉溪诗
明·蒋山卿
丈人昔卧芙蓉溪,蓉溪宛在涪江西。一水萦纡带茅屋,千花烂漫明沙堤。清秋落景森萧爽,天远沧洲惬心赏。霏霞袅雾时明灭,白鸥翠鸟长来往。此时吾亦爱吾庐,隐几青山独著书。霄汉一朝通.....
自青原回访敏叔几不相遇
宋·姚镛
晓汲三泉洗砚回,要看奇石立苍苔。骑驴应为寻诗出,放鹤还知有客来。一井清寒宜茗饮,千林黄落独梅开。他时老圃如能学,只乞山中橘本栽。
鸡声
清·蔡见先
数遍铜壶漏半欹,嘐嘐底事报偏迟。闺人好梦三更勖,壮士雄心一剑知。秋草野桥霜印外,晓风茅店月斜时。老夫封事明朝急,听汝连番嘱侍儿。
寄题拱北楼
明·王鏊
紫微华盖拥宸居,拱北楼成势有馀。沽水绕城斜作字,人家滨海半为渔。草间狐鼠收妖气,天上风云贺宠除。记得泊舟衰草岸,月明槐树影疏疏。
豫章留别诸公
宋·严羽
登舻眺海日,涉岛听江猿。何意豫章国,还著孤蓬根。经过徐孺宅,出入洪乔门。昔看秋叶落,今见荷花繁。颇耽山水趣,正惬朋从温。穷秋催客去,独帆若云奔。追攀感数子,酒襟馀泪痕。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