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
亲
王
失
子
诗
以
慰
之
(
其
一
)
撤
瑟
未
盈
旬
,
骑
箕
遂
永
世
。
于
夷
尚
戚
伤
,
况
切
属
离
谊
。
英
灵
游
岱
宗
,
脩
文
侍
天
帝
。
慰
言
辍
沉
痛
,
深
情
制
以
义
。
悼亡
抒情
离别
安慰
译文
在你们设好祭器,敬神不足满一旬时(还未来到十天祭仪完成时),我便辞别而去世,这日子一去就不再回来。
就算是在平安无事的年代,也让人感到忧伤,何况现在处在生死离别的时刻呢。
你们敬仰的英灵正在泰山中游玩,他们在天帝身边侍奉着。
只能用宽慰的话来平息沉痛的感情,这种深深的感情用正义和仁爱来节制。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乾隆皇帝弘历为庄亲王失去儿子而作的安慰诗。诗中充满了对逝者的哀悼与怀念之情。首句“撤瑟未盈旬,骑箕遂永世”描绘了庄亲王失去儿子后内心的悲痛,仿佛在哀悼中度过了不长的时间,便永远失去了他。这里运用了“骑箕”这一典故,象征着逝者已去,无法再相见。接下来的“于夷尚戚伤,况切属离谊”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同时也强调了亲情的不可替代性,即使是夷人(泛指外族)也难以理解这种悲伤,更何况是亲人之间的离别之痛。“英灵游岱宗,脩文侍天帝”则想象逝者灵魂游历名山大川,侍奉于天帝,虽已离去,但精神永存。这既是对逝者的赞美,也是对其灵魂安息的祝愿。最后,“慰言辍沉痛,深情制以义”表达了诗人对庄亲王的安慰,希望他能从悲痛中解脱出来,用深沉的情感来纪念逝者,让这份情感成为缅怀逝者的义理所在。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逝者的哀悼,也有对生者的安慰,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生死的深刻思考。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巫山一段云(其三)
宋·柳永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怀刘京叔
元·曹之谦
奕世金兰契,于今只有君。英才殊落落,馀子漫纷纷。一别几春草,相思空暮云。何时展良觌,把酒共论文。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