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
一
雨
连
三
日
,
当
春
乃
盼
晴
。
既
欣
利
田
务
,
兼
不
误
途
行
。
那
有
红
尘
起
,
惟
看
绿
麦
萌
。
滃
然
滋
湿
润
,
山
县
似
江
城
。
写景
春天
盼晴
田园
抒情
译文
第一句“一雨连三日,当春乃盼晴”的意思是:连续下了三日的雨,到了春天人们都在盼望着晴天。
第二句“既欣利田务,兼不误途行”的意思是:既有利于农田的耕作,又不会耽误路途的行程。
第三句“那有红尘起,惟看绿麦萌”可以解释为:虽然有尘土飞扬,但只看到绿色的麦苗正在萌发。
第四句“滃然滋湿润,山县似江城”的意思为:雨后的气息湿润且浓郁,山区县如同江边的城市一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雨过后,人们期盼阳光的心情以及雨后万物复苏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首句“一雨连三日”,简洁地勾勒出连续降雨的场景,为后续情感铺垫。接着,“当春乃盼晴”表达了春天里人们对阳光的渴望,春雨虽好,但连续的阴雨天也让人期待阳光的回归。“既欣利田务,兼不误途行”两句,既体现了农事的繁忙与对雨水的依赖,又展现了人们在雨中仍能保持乐观和适应性,不因天气影响日常出行和工作,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面。“那有红尘起,惟看绿麦萌”则通过对比,强调了雨后新生命的萌发,绿色的麦苗在雨水中显得生机勃勃,与“红尘”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自然界的清新与生命力。最后,“滃然滋湿润,山县似江城”描绘了雨后山城的景象,雨水滋润大地,使得山城仿佛变成了水乡,充满了湿润与生机。这种景象不仅美丽,也寓意着希望与新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雨后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期待。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