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夏天
田园
怜民
秋收
赞美农民生活

译文

出关后立刻感到峭壁般的凉意袭来,到了山庄后却感到热气迎面而来。
在无阻的山崖边临水而坐,有时在林下乘风行走。
喜欢观赏荷花中散发出的芳香,还能听到几声蝉鸣。
晚间的庄稼在这秋日需要阳光的照射,因为人民在洪涝之后需要重新耕种。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出关后感受到的清凉与到达山庄后温度的变化,以及对自然景色和当地农民生活的细致观察。首句“出关顿觉峭凉生”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初离酷暑之地时的清爽感受。接着,“既至山庄热转迎”则巧妙地表现了从凉爽过渡到温暖的过程。“无碍崖边临水坐,有时林下趁风行”两句,通过“临水坐”和“趁风行”的行为,展现了诗人亲近自然、享受自然之美的悠闲生活态度。诗人似乎在崖边静坐,欣赏着水景,偶尔又在林间漫步,感受微风拂面的惬意。“爱看荷朵芳菲在,尚听蝉声三两鸣”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荷花开得正盛,蝉鸣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夏日画卷。诗人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最后,“晚稼今秋尤藉晒,怜民涝后补重耕”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注与同情。面对今年秋天可能因雨水过多导致的农作物晾晒困难,诗人感同身受,对农民在灾后的辛勤补救工作表示了理解和怜悯。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风光与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普通民众生活的深切关怀。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满江红·江村夏咏十首(其四)
清·陈维崧
碧浪初圆,凭水阁、脱巾独立。谁作伴、数竿篱竹,一瓯茗汁。似有声来茶硙转,断无人处村舂急。正日长、拨闷枕书眠,斜川集。槿花上,珠堪吸。豆花底,凉堪裛。看瀰茫一派,雨蓑烟笠。.....
鹧鸪天五首(其三)
清·李慈铭
夏里山阴总是秋,清凉五月足勾留。乱蝉古木多藏寺,曲水修篁半结楼。村落静,野塘幽,藕花多处便停舟。披衿别人风前思,闲向桑阴看饲牛。
满江红(其九)倦游初归顾庵绎堂处实既庭枉集草堂用顾庵原韵
明末清初·尤侗
梅雨廉纤,问昨夜、小池微涨。漫一笑、征衫乍脱,故园无恙。翠箨移来石径侧,黄鹂啼到桐阴上。更村村、烟火起农歌,田家饷。报有客,扁舟漾。看满座,兰亭唱。喜酒徒相对,欲倾家酿。.....
牧溪
宋·释妙伦
百草头边意已赊,鞭绳放下卧平沙。觉来古岸东风急,横笛一声山日斜。
白秀才小扇景
明·王越
水云堆里小楼台,石径无尘长绿苔。何处幽人特相访,两舟撑入柳阴来。
晚步
明·韩奕
客愁思散步,力疾下高堂。水暖知鱼乐,林幽识蕙香。无风花信少,不雨菜畦荒。解后西邻叟,闲谈到夕阳。
初夏郊行
清末近现代初·陈肇兴
黑云初散雨初晴,一望郊原绿已平;好鸟逢人如问讯,野花满眼不知名。晚烟几簇笼修竹,新涨千畦长早粳;屈指纳禾期已近,老农相对有欢声。
养心殿晚坐
清·爱新觉罗·弘历
园亭多水木,自是气清凉。宫禁翡翠瓦,五雉围红墙。夏候所弗宜,暖气蒸炎阳。朝仪讵可阙,适已宁云臧。兹来乃迥别,竟日爽风飏。立秋迟三日,律先报白藏。晨从郊外来,多稼云将黄。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