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
绿
写景
抒情
怀古
爱情
秋天
写风
虚写
情感
思乡
离别

译文

有风从西南吹来,就知道是出门远行的商贾到了。
四季更迭本就自然,为何唯独在秋天感到悲伤?
芳草日渐凋谢,树木虽然依旧绿意盎然,但已开始泛黄。
从远处的村庄传来了捣衣声,月光则洒满了空旷的大堂。
空荡的大堂中,我却看不到什么人影,只有无尽的思念在回忆远行的人。
我收起那成套的纨扇和华丽的衣裳。
抬头仰望天上的河鼓星,它们似乎在向我们展示着一种相会成双的情景。
即使相会,欢乐也总是短暂的;而离别后,那愁苦却总是漫长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的景象与情感,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季节更替、自然景色变化以及人情世态的独特感悟。首句“有风西南来,知是行金商”,以轻柔的西南风引入,暗示着秋天的到来,预示着季节的更迭。接着,“四序本递嬗,何独于秋伤”一句,点明四季更替是自然规律,但为何在秋天特别感到悲伤?这引发了读者对秋天独特情感的思考。“草芳日以歇,树绿日以黄”描绘了秋天草木由盛转衰的过程,草的茂盛逐渐消逝,树的绿色也渐渐褪去,这些自然景象的变迁,象征着生命的流逝和时光的无情。“砧声发远村,月色延虚堂”通过远处村庄传来的捣衣声和月光洒满空旷房间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寂静与孤独感,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虚堂独不见,迢迢忆远行”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身处空荡的房间,遥想远方的亲人,这种情感的表达深沉而真挚。“箧我齐纨扇,葹我越罗裳”通过描述整理衣物的动作,进一步强化了对远方之人的思念。齐纨扇和越罗裳,既是日常用品,也是情感的载体,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怀念和期待。最后,“仰瞻河鼓星,相会宛成双。会则其欢短,别则其愁长”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诗人抬头望向天空中的河鼓星(牛郎星),想象着与亲人相聚的情景,虽然相聚短暂,但那份欢愉足以抵消长久的离别之苦。这一段表达了对团聚的渴望和对分离的无奈,情感丰富而深刻。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人情冷暖的深刻体悟,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个人情感的佳作。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