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
西
节日
抒情
怀古
写山
写水
情感
亲情
秋节
七旬庆典

译文

在皇宫里举办庆祝的时刻,虽换了新的岁月但旧日之意未曾消失。人们来到山上的殿宇里庆祝皇上即将至亲的荣宠和重要的时刻。
回顾历史,七十年如白驹过隙,我们数着岁月。六代帝王都以公正之心对待人民,用法律来惩恶扬善。
在北方的边塞,农田丰收,各部族都来朝拜。而在西天之上,欢庆的喜悦也传到了神僧的耳中。
宜于选择吉日庆祝,不宜提及悲伤之事。向东望去,看到松斋之地,心中却无法抑制悲伤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七旬庆典》。诗中描述了庆典的场景,以“御殿庚寅体未仍”起笔,暗示庆典的时间和皇室的庄重气氛。诗人感慨“七旬屈指数今古”,表达了对自己七十岁生日的反思,同时也寓含着对历史的回顾和对历代帝王的评价,认为六帝的作为体现了法律的惩戒作用。接下来,“北塞骈田朝众部”描绘了边疆的丰收景象和民众的朝拜,展现了国家的繁荣与和谐。“西天欢熹庆神僧”则转向宗教活动,以神僧的欢庆增添了庆典的神圣色彩。然而,诗人在结尾处却笔锋一转,“宜言吉日弗言戚,东望松斋戚不胜”,表达了虽然表面欢庆,但内心深处却有着难以言表的哀戚之情,可能是因为对国事或个人命运的忧虑。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庆典的热闹场面,揭示了乾隆皇帝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盛世的自豪,也有对未来的隐忧。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