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夏天
写雨
情感
思乡
情感
自然赞颂
地方赞美

译文

随着节令的更替,雨水滋润着大地,水流很容易流淌。云层低垂,常常覆盖着楼顶。
夏日炎炎,却似乎有了秋意飒飒之感。虽然看似空虚,却突然感觉雨水如同瀑布般倾泻。
稻田和黍地都被雨水润泽,膏泽遍及高处和低洼之地。海鸥和白鹭乘着波浪,自由地浮在水面上。
心中的烦恼还没有解决,谁又能察觉到呢?对于淮河和黄河的洪水,是否已经安妥无虞了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对雨的情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水与自然界的互动。首联“应节时行泽易流,腻云低每覆楼头”描绘了雨水适时而降,湿润了大地,低垂的云层仿佛覆盖了楼顶,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湿润的氛围。颔联“空才明转注如瀑,炎乍蒸随飒似秋”则通过对比手法,将雨水的流动比作瀑布,生动地表现了雨水倾泻的壮观景象,同时用“炎乍蒸随飒似秋”来暗示雨水带来的清凉感,如同秋天的微风,给人以舒适的感受。颈联“稻黍沾膏遍高下,鸥凫乘浪喜轻浮”进一步展示了雨水对自然界的滋养作用,稻田和黍地在雨水的滋润下生机勃勃,鸥鸟和水鸭在波光粼粼的水面自由嬉戏,充满了生命力。尾联“未纾心事谁知觉,伏汛淮黄安妥不”则表达了诗人对雨水能否缓解心中忧虑的关切,同时也暗含了对即将到来的伏汛季节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关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同时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