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
绿
怀
写景
春景
田园
怀古
抒情
亲情
写鸟
凫藻
秋天

译文

鲁甸的韶光使艳丽的花朵舒展开来,百姓和睦的气象令人心情愉快。
凫鸟在水中欢快地游动,显示出尊贵的亲情之意;更加关心的是宏伟的计划如何教导人民,如何用心培养他们。
万顷的绿云般的秋麦郁郁葱葱,千村的杏花雨如红色海洋般深邃。
沐浴在春天的气息中,穿着春服,仿佛回到了古代的沂水边;大家互相帮助,怀抱着孔子的思想去寻找生活的真谛。

赏析

此诗描绘了鲁甸地区三月时节的明媚春光,以及和谐的社会氛围。首句“鲁甸韶光舒艳裔”以“舒艳裔”形容春天的美丽景象,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风光。接着“齐民和气悦观临”,描绘出百姓在和谐气氛中欢聚一堂的场景,体现了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即看凫藻尊亲意,益廑鸿图教养心”两句,通过“凫藻”这一比喻,表达了对尊亲之礼的重视,以及通过教育培养人才的深远意义。这里不仅强调了家庭伦理的重要性,也暗示了国家治理与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万顷绿云秋麦蔚,千村红雨杏花深”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田野景象,绿油油的麦田与深红的杏花相互映衬,展现了大自然的丰富色彩与生命力。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丰收与繁荣景象的预示。最后,“浴沂春服依然近,胞与怀从点也寻”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表达了人们在春日里沐浴、穿着春服的愉悦心情,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这里的“胞与怀从点也寻”可能指的是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和谐,与自然界的美好相呼应。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鲁甸地区春日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社会和谐以及人文精神的深刻内涵,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社会、人性的深刻洞察。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成都使君王季野席上次韵奉呈橹巢初庵云林元素子素诸公
明·虞堪
隐者分湖住,高士云林栖。蒹葭散汀看鸥去,桃花隔屋闻鸡啼。每同杖屦踏春堤,诗筒酒榼前后提。公子风流乃相爱,缕引婵娟生叆叇。纤歌细舞交驩从,翠珰玉佩花茏葱。兰亭之下暮春会,飞.....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宴交代权赣州孙提刑致语口号(其一)
宋·文天祥
麾节东南会一堂,兰亭昨日记流觞。六丝星度银潢影,五綵春浮玉翠香。院柳旧云怀燕语,野华新雨挹虹光。凤池对秉他年事,伫看天街接佩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