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秋冬之景
燕居图之景
园林之景
冬日之景
写鸟
自然

译文

1、坐在深邃的堂室里停止了远游的计划,想象着园林的风景足以让人心情清净。
2、天朗气清,水边的云气渐渐消散,落叶飘散在空旷的庭院中,树梢的景象清晰可见。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初冬时节,主人在深堂内静坐,远离了长途旅行的场景。通过“燕处”二字,营造出一种宁静安逸的生活氛围。诗人想象着自家的园林,在这样的季节里,自然景色依然充满生机与美感。“气澄别浦收云脚”,描绘了远处河岸上云雾散去,天空澄清的景象,给人一种开阔、宁静的感受。这里的“气澄”不仅指空气的清新,也暗含了心境的清明。“叶落空庭见树头”,则将视角拉近,展现了庭院中落叶满地,仅余树梢的景象。这一句既表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也寓意着岁月流转,万物更迭的哲理。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初冬时节的静谧之美,以及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通过对比远游与燕居的不同体验,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舟入罗旁之水将访西宁张明府有作(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溪尽山城出,高高在乱峰。厓飞千树瀑,石响一林钟。叶落传人语,沙乾失虎踪。夕阳茅店外,樵影下寒松。
同张赤涵游金山二首(其二)
明·李孙宸
早随老衲礼毗卢,还憩云房日未晡。僧饭每分施鸟粟,客床聊借落花铺。云归石洞龙时出,风过松林鹤自呼。閒汲中泠第一水,焚香煮茗课僧雏。
初冬圆明园(其二)
清·爱新觉罗·弘历
赴渚泉和万籁吟,侧听俯瞰散幽襟。风依山送三兮冷,叶向波沉半岸阴。画夺天工神贵淡,诗探月胁思逾深。两言於我诚何有,即景因之试体寻。
赠崔融二十韵
唐·杜审言
十年俱薄宦,万里各他方。云天断书札,风土异炎凉。太息幽兰紫,劳歌奇树黄。日疑怀叔度,夜似忆真长。北使从江表,东归在洛阳。相逢慰畴昔,相对叙存亡。草深穷巷毁,竹尽故园荒。雅.....
即事
明·苏仲
景入朱明物候丰,杖藜扶我看花丛。暗窥黄雀依林蜢,啄破鹪鹩捲叶虫。萱草傍池花淹露,芰荷出水叶迎风。心闲便觉全无恙,况在乾坤浩荡中。
次韵题王孟端春流出峡图(其一)
明·唐顺之
锦江一派自天开,谁写春流映翠台。万木深中疑欲断,千崖裂处讶还来。蒸成暖浪鱼翻尺,绕向仙家客渡杯。瀑挂玉龙如起蛰,沫飞野马似吹埃。探源讵识临河意,乘木谁堪涉险才。近水人家巢.....
题画翡翠二首(其一)
明·陈繗
披青着翠翠毛衣,文彩天然信绝奇。勿谓此身飞不去,托身己在万年枝。
天津桥晚望
唐·顾非熊
晴登洛桥望,寒色古槐稀。流水东不息,翠华西未归。云收中岳近,钟出后宫微。回首禁门路,群鸦度落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