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
竹
桃
琅
玕
其
叶
云
霞
瓣
,
无
香
有
韵
宜
清
玩
。
绿
阴
池
馆
露
华
滋
,
今
夕
何
夕
见
此
粲
。
潋
潋
桃
笙
泛
碧
涛
,
元
和
佳
句
想
士
曹
。
连
昌
宫
中
满
宫
竹
,
又
有
墙
头
千
叶
桃
。
写花
咏物
夹竹桃
自然景观
怀古
山水写景
怀思抒情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夹竹桃的美丽与雅致。首先,诗人将夹竹桃的叶子比作云霞般的花瓣,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展现出夹竹桃叶片的独特美感。接着,诗人强调了夹竹桃虽无香气却有韵味,适合人们静心欣赏,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随后,诗人通过“绿阴池馆露华滋”一句,描绘了一幅夏日清晨,池边竹林在露水滋润下生机勃勃的画面,为夹竹桃的出场营造了清新的背景。紧接着,“今夕何夕见此粲”则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惊喜与赞叹,仿佛在特定的时刻,与夹竹桃相遇,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喜悦。接下来的“潋潋桃笙泛碧涛”,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夹竹桃的叶片比作碧波荡漾的桃笙,生动地展现了夹竹桃在微风中的摇曳姿态,仿佛碧绿的海浪在轻轻波动。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夹竹桃的动态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最后,“元和佳句想士曹”一句,借用了唐代诗人元稹的诗句,表达了对夹竹桃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古代文人雅士的敬仰。这里的“士曹”可能是指善于吟诗作对的文人,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文学情怀,以及对夹竹桃所蕴含的文化意蕴的欣赏。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夹竹桃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还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融合表达。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又咏蜀都城上芙蓉花
唐·张立
去年今日到城都,城上芙蓉锦绣舒。今日重来旧游处,此花憔悴不如初。
寄题兰陵郡斋梅露堂
宋·曾协
兰陵为郡更齐梁,地望卓荦闻四方。清班诜诜储材良,相踵往佩太守章。宪公遗爱初未忘,当时瑞露今名堂。于兹辽辽几星霜,此邦复得尚书郎。政似古人天降祥,揭榜华屋遥相望。使君燕寝东.....
探得李
隋末唐初·李世民
盘根直盈渚,交干横倚天。舒华光四海,卷叶荫三川。
感寓二首(其一)
元·曹之谦
中林有幽兰,罗生杂众草。地僻人不知,芬芳空自好。严霜凋古木,岁晚难独保。愿充君子佩,探撷尚未早。安得清风来,吹香出林表。
再韵简菊坡
宋·郑清之
访梅长与寒角力,两鬓丝丝尚堪织。吊湘赋鵩强解事,长沙少年空太息。酷爱孤芳支岁寒,草木虽多懒求识。肥遁不为苍帝臣,白贲丘园义形色。风饕雪虐真养素,笑枕溪流漱寒石。请翻橘颂作.....
一剪梅·梅用韵
清末近现代初·陈衍
破帽疲驴剧可怜。录就吴船。录就湖船。富阳沈碧好山川。梅尉祠边。梅子词边。暗香疏影阻归田。江国今年。槐府明年。袁安高卧正陶然。不出门前。况出门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