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景
山水
抒情
哲理
地点
龙井
自然

译文

深深的潭水喷涌出灵动的液体,水流更加溶漾。这灵液与天地元气相通,在雨中显得更加壮阔。
心神在澄净的液体中得到洗涤,耳目也得到了特殊的供养。
潭水倾泻成瀑布,从悬崖绝壁垂落,原是从脚下开始流淌。
岩下正好可以仰观瀑布,数以百丈计的壮观景象映入眼帘。
这时候才明白所处的位置高,从低处难以望见这里的壮丽景象。
想到治理国家要有准则,要像对待万民一样谨慎小心,不敢稍有懈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龙井的壮观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深潭喷涌出的灵液,以及它在雨中的壮丽。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深潭”、“灵液”、“雨中”、“垂岩瀑”,营造了一种雄浑而又静谧的氛围。诗人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壮观,还通过“心神”、“耳目”的感受,强调了心灵的净化和感官的丰富。他将龙井的水比喻为“元气”,体现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同时,通过“澄滤”、“供养”等词,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宁静。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高度的领悟,诗人站在岩下仰望数百丈高的瀑布,意识到自己所处之地的高耸,从而难以完全望尽。这一转折引出了对“絜矩”(衡量)的思考,以及对民众的深切关怀,体现了诗人超越自然景观的哲学思考和社会责任感。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是清代文人借景抒情、寓言于物的佳作。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