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金
山
放
船
至
焦
山
用
苏
轼
韵
东
坡
才
富
大
厦
耽
,
钱
塘
通
守
遵
江
南
。
豪
词
强
韵
寄
磊
落
,
醉
酹
江
月
对
影
三
。
我
乘
阳
气
行
时
令
,
吴
趋
越
若
巡
农
蚕
。
黔
黎
爱
戴
任
瞻
就
,
何
德
致
此
翻
怀
惭
。
金
山
泊
舟
憩
信
宿
,
头
陁
岩
畔
窥
澄
潭
。
放
舟
焦
山
符
胜
赏
,
长
歌
快
诵
心
先
酣
。
兴
来
走
笔
步
其
韵
,
何
殊
唤
起
髯
翁
谈
。
底
须
楼
观
壮
浮
玉
,
但
爱
松
竹
笼
虚
龛
。
江
山
本
色
乃
在
此
,
静
寄
饱
厌
山
泉
甘
。
从
来
远
游
志
士
志
,
岂
辞
多
取
贪
夫
贪
。
馀
杭
此
去
读
奇
作
,
缀
辞
拙
速
吾
犹
堪
。
江
风
五
两
送
征
棹
,
青
云
回
望
封
禅
庵
。
山水
写景
抒怀
纪行
抒情兼记游
励志兼怀古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自金山放船至焦山用苏轼韵》。诗中以苏轼的风格和韵律,描绘了从金山到焦山的航行经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首先,诗中提到“东坡才富大厦耽”,借用了苏轼的才华来形容自己,表达了对苏轼文学成就的敬仰。接下来,“钱塘通守遵江南”则可能是对行程的描述,暗示了从钱塘江出发,沿江南行的旅程。“豪词强韵寄磊落,醉酹江月对影三”这两句,通过豪迈的文词和强烈的韵律,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豪情与洒脱。他对着江中的月亮,与自己的影子相对而饮,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我乘阳气行时令,吴趋越若巡农蚕”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随季节变化而行,仿佛在巡视农事,体现了他对农业的重视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黔黎爱戴任瞻就,何德致此翻怀惭”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民众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能力的谦逊态度,认为自己所获得的成就并非全凭个人之力。“金山泊舟憩信宿,头陁岩畔窥澄潭”描绘了在金山泊船休息,然后在头陁岩旁观赏清澈的水潭,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然之美的欣赏。“放舟焦山符胜赏,长歌快诵心先酣”则表示诗人乘坐小舟前往焦山,享受美景的同时,心中充满了愉悦和满足。“兴来走笔步其韵,何殊唤起髯翁谈”表明诗人灵感突发,即兴赋诗,如同唤起了老友的谈话,充满了诗意与趣味。“底须楼观壮浮玉,但爱松竹笼虚龛”表达了诗人更倾向于自然之美,而非人工建造的壮观景象,喜爱松竹环绕的静谧环境。“江山本色乃在此,静寄饱厌山泉甘”强调了自然景色本身的美,以及在宁静中得到的满足感和快乐。最后,“从来远游志士志,岂辞多取贪夫贪”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旅行的热爱,以及对物质追求的淡然态度。“馀杭此去读奇作,缀辞拙速吾犹堪”预示着诗人将前往余杭继续创作,即使文辞拙劣也愿意尝试。“江风五两送征棹,青云回望封禅庵”则描绘了诗人乘着江风,乘坐着小船,向着远方前进,回望时看到了封禅庵,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经历的怀念。整首诗以苏轼的风格为蓝本,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同时也体现了其对自身能力的谦逊态度和对远方旅行的向往。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和赵茂州即事六首(其三)
宋·郭印
人事都无喜宴安,懒于喧处竞追攀。惊残午梦风推户,压尽炎威雪满山。无主岩花时解笑,近人林鸟亦知还。应怜朝市区区者,方寸何曾顷刻闲。
庸山诗为张庸庵赋
清·曹禾
安石揪枰陆羽茶,辋川山色镜湖花。尊前风月应无价,日草新诗付酒家。
新柳(其一)
清·郑世元
善和坊里信如何,蘸绿揉蓝动玉河。禁得轻寒一百六,倦扶头起为春多。
登坚山寺绝顶真武庙二首(其二)
明·何景明
同来息心石,不避舍身台。洞里烟云出,窗中日月开。孤僧绝顶住,游客半空回。不尽登高兴,无人送酒来。
游张公祠(其一)
宋·李曾伯
坤灵阑迹汉何时,木石深山圣得知。大块凿开真境秘,太虚蕴出众峰奇。攀萝揽秀俯可即,秉烛穷幽远莫窥。盍遣神龙谨封护,勿容俗子亦游嬉。
甲寅腊月十日自石龙赴广州会城途中纪行(其八)
明·乌斯道
中天晴日敛山霏,犹有高林露滴衣。欲就石崖题岁月,湍流催筏去如飞。
过王氏南园看竹刘以和携酒至共酌林间(其三)
明·刘崧
磊磊苍苔石,娟娟翠筱林。圃畦分晓色,邻屋借秋阴。日转游丝细,天寒聚雀深。独无三亩地,种汝伴清吟。
纪行诗(其十二)
元·周伯琦
岫分苍笋特,厓豁洞门高。丹壁张罗绮,青林拥旆旄。野花金映辔,沙韭翠侵袍。苑马驱驰惯,长途步稳牢。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