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
跸
避
暑
山
庄
仁
祖
当
年
兹
避
暑
,
今
来
避
暑
奉
慈
亲
。
敢
图
逸
豫
忘
深
虑
,
亦
为
柔
怀
恤
远
人
。
胜
地
秋
临
虽
已
屡
,
好
山
夏
景
讶
初
新
。
却
思
卅
二
年
前
事
,
圣
日
依
然
照
此
身
。
地点
避暑山庄
怀古
抒情
写景
亲情
夏天
赞美
母爱
咏史抒怀
译文
当年仁祖在此避暑,如今我来到这里是为了侍奉母亲。
我不敢只图安逸而忘记深远的考虑,也因为对远方百姓的柔情关怀而担忧。
尽管已经多次在秋季来临之时来到这个地方,但夏天的美景总是让我感到新奇。
回想起三十二年前的事情,圣明的日子依然照耀着我的身心。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驻跸避暑山庄》。诗中描绘了皇帝在避暑山庄避暑的情景,同时表达了对先帝仁祖的怀念以及对慈母的孝顺之情。首联“仁祖当年兹避暑,今来避暑奉慈亲”点明了地点和时间,既提到了先帝当年在此避暑,又说明了自己现今在此避暑是为了陪伴年迈的母亲,体现了孝道。颔联“敢图逸豫忘深虑,亦为柔怀恤远人”表达了皇帝虽然身处避暑之地,享受着宁静与舒适,但心中并未忘记国家的忧虑和百姓的疾苦,展现了其作为君主的责任感和体恤民情的胸怀。颈联“胜地秋临虽已屡,好山夏景讶初新”描绘了避暑山庄四季变换的美景,尤其是夏季景色的新鲜感,强调了自然环境的美好和变化。尾联“却思卅二年前事,圣日依然照此身”则以回忆的方式,回顾了自己在位三十二年的时光,感慨岁月如梭,但圣明之光照耀始终,表达了对自己执政生涯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关怀,展现了乾隆皇帝作为一位帝王的多面性,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宴交代权赣州孙提刑致语口号(其一)
宋·文天祥
麾节东南会一堂,兰亭昨日记流觞。六丝星度银潢影,五綵春浮玉翠香。院柳旧云怀燕语,野华新雨挹虹光。凤池对秉他年事,伫看天街接佩珰。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谒夫子庙
清·顾炎武
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制,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桧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
六安万寿宫许真君殿联
清·蔡希邠
百尺拥奔硐,每看气吐丹虹,地底疑通仙井水;一家飞拔宅,为想神游碧汉,天边常起故山云。
山谷流杯池
清·顾印愚
锁江亭中一杯酒,坐看江云自奔走。涪翁去后七百年,尚爱新诗满人口。我来戎州秋复春,却闭空斋卯还酉。逝将著屐访遗迹,偶厌褰裳涉清浏。谁令突兀忽眼前,乐事今朝古无有。横江绝壁栖.....
诞第二孙再用韵(其一)
明·严嵩
又传熊梦符新兆,更藉犀钱续旧欢。身事总知堪付子,老年因叹未休官。棠留锦水祥源远,桃熟丹丘福果完。为谢少陵歌抱送,新诗都下尽传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