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抒情
励志
哲理
写屋
写砚席
赞美
传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抱素书屋内宁静而充满文化气息的氛围。首句“朴斲书斋砚席清”以“朴斲”形容书斋的简朴与自然,暗示了主人追求的是一种远离尘嚣、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接着,“砚席清”则进一步点明了书房中学习与思考的环境之清静,为读者勾勒出一个专注阅读与创作的空间。“涵今茹古足陶情”一句,表达了书房不仅承载着古今知识的交融,更能够滋养人的情感与心灵。这里的“涵今茹古”形象地展现了书房作为知识与智慧的源泉,对个人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影响与塑造。后两句“讵惟绘事斯津逮,益欲淳风是训行”,则从更广阔的视角探讨了书房的价值与意义。第一句“讵惟绘事斯津逮”强调了书房不仅仅是绘画艺术的传承之所,更是各种艺术形式交流与发展的平台,体现了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第二句“益欲淳风是训行”则表达了作者希望书房成为弘扬淳朴风气、引导人们遵循正道的重要场所,体现了其在道德教育和社会风气建设方面的价值。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述抱素书屋的环境与功能,表达了作者对于知识、艺术与道德修养的深刻理解与追求,以及对书房作为文化与道德教育中心的重视。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季平为书“澹定村”三大字、并书赠“马来西极、龙卧南阳”二语为楹帖赋谢(其二)
清·丘逢甲
下笔真成千丈强,更将龙卧许南阳。何当窥井重炎火,天马西来汉道昌。
大司马刘公宅翰林诸寮修瀛洲之会限韵得诗四首(其四)
明·严嵩
烹茶烧竹坐谈经,正爱清香满户庭。赖有琴觞能遣俗,都无案牍可劳形。上林梧竹栖群凤,东壁文章纪二星。他日汉家麟阁上,愿期勋业在丹青。
重九寄史中丞
元·曹伯启
陋室维摩病绕身,诗书堆案乐清贫。世间谁似盘沟老,报国归来复报亲。
赠温峤诗
魏晋·孙绰
大朴无像,钻之者鲜。玄风虽存,微言靡演。邈矣哲人,测深钩缅。谁谓道辽,得之无远。既综幽纪,亦理俗罗。神濯无浪,形浑俗波。颖非我朗,贵在光和。振翰梧摽,翻飞丹霞。爰在冲乱,.....
中和日与程睫园过东洲讲舍邀雷小秋罗云岩廖卓夫姚·瑞麟游小罗汉寺作
清·释敬安
春风一微扇,草木含新荑。佳兹微雨晴,复与赏心携。鼓枻溯洪流,扬帆便轻飔。洲渚绿方盈,霞彩垂光仪。讲肄集群彦,矫矫鸾凤姿。兰蕙馥其馨,德义为之基。洙泗若可接,孔墨道宁疑。共.....
喜彬上人见访
唐·齐己
高吟欲继沃州师,千里相寻问课虚。残腊江山行尽处,满衣风雪到闲居。携来律韵清何甚,趣入幽微旨不疏。莫惜天机细搥琢,他时终可拟芙蕖。
喜杜荀鹤及第
唐·李昭象
深岩贫复病,榜到见君名。贫病浑如失,山川顿觉清。一春新酒兴,四海旧诗声。日使能吟者,西来步步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