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写景
地点
山水
抒情
离别
书院
秋景
季节
秋天

译文

嵩阳书院之景最为清幽,石幢上仍记载着旧时故宫的名字。
空有奇药寻求方士的虚名,怎比得上菁莪(一种植物)滋养俊杰英才来得实在。
山色溪流声中留存着夜雨的痕迹,菊花的香气和竹子的韵味在晴朗的天气中更显喜悦。
初次来到这里,怎能没有话说就离开呢?我在汉柏的树荫下偶然写成了这几句诗。

赏析

此诗描绘了嵩阳书院的清幽环境与深厚文化氛围。首联“书院嵩阳景最清,石幢犹纪故宫名”点明地点,嵩阳书院风景独特,石幢上还镌刻着昔日皇宫的印记,既显历史厚重,又添几分神秘。颔联“虚誇妙药求方士,何似菁莪育俊英”对比鲜明,前句讽刺了追求虚幻之物的行为,后句赞美了嵩阳书院培养出众多杰出人才的功绩,彰显了教育的重要性。颈联“山色溪声留宿雨,菊香竹韵喜新晴”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展现了书院四季分明、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寓意着知识的积累和成长。尾联“初来岂得无言别,汉柏阴中句偶成”表达了诗人对初次访问书院的感慨,虽是离别,却在汉柏树荫下留下了即兴创作的诗句,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整首诗以嵩阳书院为背景,不仅赞美了其自然美景,更颂扬了其在人才培养上的卓越贡献,体现了诗人对教育的深刻认识和高度评价。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独游南静川
宋·王禹偁
高车岭上无人见,南静川中信马行。多谢仙娥相管顾,远擎松雪助诗情。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