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
写景
咏物
怀古
抒情
哲理
秋天
水利

译文

癸酉年的秋天,江南地区出现了沴气(可能是指某种灾害或气候现象)。
浑浊的黄色洪水日益增加,清淮河的水位也在不断上涨。
由于河道不畅,五坝的尾闾地区被淹没。
然而,有些坚持己见的人,对于之前的议事规则要求得更加严格。
由于天然坝不开,令人担忧河水会渐渐影响下游地区。最后造成了巨大的溃坝,使得水位迅速上涨。
高宝等地的城池危在旦夕,盐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遭到了破坏。
上下两方都遭受了失败,如何修复防御措施也变得陌生。
在这个时候,河流再次决堤,浑浊的波涛淹没了许多地方。
如果不及时进行堵筑,恐怕会受到洪泽的侵占。
那座高高的堤堰已经接近数丈之高,水已经连到了堤堰的表面。
淮扬地区的亿万民众,对于这种状况真是令人担忧,难以谈论。
朝廷立刻派重臣前往灾区,分派任务并勉励他们承担责任。
不要吝惜茭草和楗木等材料费用,齐国和郑国的人都来帮助修筑堤防。
到了冬天,河堤合龙完成,修筑工作取得了成效。
做好善后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任何微小的渗漏都不可忽视。
为了稳固堤防,需要培土增高并加固山体,用坚固的材料来修筑堤防。
利用工程赈灾的剩余物资,让百姓们用畚箕和杴具等工具来协助修复。
在几年后,这些工作成效会被汇报上来,到时候就可以根据缓急程度来进行应对了。
高大的城墙需要时常巡视查看,仔细思考并制定计划来保护它。
永远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并不断努力,以免感到羞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乾隆年间,面对黄河决堤带来的巨大灾难,朝廷派遣重臣前往治理的情景。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洪水肆虐、百姓生活困苦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治理工作的重视和对未来的担忧。首句“癸酉秋之月,沴气行江南”点明时间地点,秋月之下,恶气弥漫江南,预示着即将来临的灾难。接着“浊黄潦日增,清淮涨复添”描绘了河水泛滥的景象,河水混浊,淮河水位不断上涨,形势严峻。“清口不能畅,五坝尾闾渰”描述了清口处水流受阻,五坝下游积水的情况。随后,“而何胶柱者,前议持愈严”指出先前的决策过于僵化,未能有效应对当前的紧急情况。“天然坝弗启,为虑下河渐”表达了对自然屏障未被开启的忧虑,担心洪水会逐渐侵蚀下游地区。“究之乃大溃,匪爱■倍兼”强调了灾难的严重性,不仅仅是经济损失,更是人命关天。接下来,“高宝危城郭,兴盐坏闾阎”描绘了洪水对城市和乡村的破坏,高宝地区的城墙和盐业设施遭受损失。“上下两俱败,何有脩防谙”表达了对治理工作的质疑,上下级之间缺乏协调,难以有效修复防御设施。“其时河复决,夺溜浑波淹”描述了黄河再次决堤,洪水汹涌,淹没大片土地。“不亟事堵筑,将虑洪泽占”强调了立即采取行动的重要性,否则洪水可能会进一步蔓延至洪泽湖区域。“岌岌数丈堰,水连堰面涵”描绘了紧急情况下修建的临时堤坝,水位与堤坝几乎齐平。“亿万淮扬民,殆哉奚忍谈”表达了对受灾民众的深切同情,他们面临生命安全的巨大威胁。“立命重臣往,分任各勉担”说明朝廷派遣重要官员前往灾区,各自承担起责任。“茭楗莫惜费,齐郑助料佥”强调了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救援,齐心协力提供物资支持。“其冬乃合龙,同日达奏函”描述了冬季时分,堤坝终于合拢,救援工作取得初步成果。“善后慎在兹,渗漏可视凡”提醒后续工作要谨慎处理,防止出现漏水等问题。“培高斲山骨,取固灌米泔”指出了加固堤坝的具体方法,包括提高堤坝高度、使用坚固材料和灌注米泔等。“因工赈灾馀,庶民来畚杴”表明通过工程活动帮助灾民,同时利用剩余资源进行救济。“阅岁绩乃奏,缓急庶可谌”表达了对治理效果的期待,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能够有效缓解灾情。“崇墉兹临视,咨度停巡骖”强调了对治理工作的持续关注和监督。最后,“终无永逸策,忸怩惟益惭”表达了对治理工作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的认识,以及面对无法彻底解决问题的无奈和自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古代社会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挑战与努力,以及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深切关怀。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