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景
地点
抒情
赞美
古寺
秋日
山林
精舍

译文

从盘岭到香山,相距大约十余里路程。下马走进岩关,乘坐轻便的轿子越过崎岖的路。
这里的空间虽小,却仿佛是一个与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
草地虽然还没有变绿,但泉水声已经让人感到非常美妙。
那里有一座古寺,里面住着金仙般的修行者,我离他们不过几尺之遥。
我不想简单地经过这里,我应当以最恭敬的态度瞻仰并礼敬他们。
山峰上的云雾与寺庙的戒台,两者相互融合,无法区分彼此的界限。
在其旁边有一处精致的居所,名字叫做“园”,取自佳境的意思。
我今天偶然在此地休息,面对眼前的景色,我感到非常欢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盘岭前往香山的途中所见的自然美景以及对欢喜园的探访。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宗教圣地的崇敬之情。首句“盘岭至香山,颇近十馀里”,简述了行程的距离,暗示了旅途的遥远。接着,“下马入岩关,轻舆缘㟪?”,描述了进入山林的过程,通过“下马”和“轻舆”的细节,展现了行进中的轻松与宁静。“一例拳石间,内外盖殊矣。”,诗人将目光聚焦于山间的石头,通过“拳石”这一形象,表现了山地的崎岖与独特。这里的“内外盖殊矣”可能指的是山内与山外景象的不同,或是内心与外界感受的差异。“草色虽未芳,泉声已觉美。”,诗人转而观察山间的植被与水流,虽然草色还未显出春意,但泉水的声音已经让人心生愉悦。这句诗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以未见之“芳”反衬已闻之“美”。“古寺住金仙,到来近尺咫。”,诗人到达了一座古老的寺庙,这里居住着金身佛像,距离之近让人感到神圣与庄严。这不仅是对寺庙位置的描述,也表达了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宁当恝然过,瞻礼投五体。”,面对如此神圣之地,诗人选择恭敬地拜访,甚至以“投五体”(即跪拜)来表达对金仙的尊敬与崇拜。这一行为体现了对宗教文化的尊重和敬畏之心。“岫云与戒台,那复分彼此。”,诗人将视线转向天空,岫云与戒台(可能是寺庙中的某种建筑或象征物)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两者似乎融为一体,难以分辨。这句诗表达了对自然与宗教和谐共存的感悟。“其傍有精舍,曰园取佳耳。”,在欢喜园旁,有一处精致的住所,取名为“园”,是因为它具有美好的环境和氛围。这句诗不仅赞美了园的美,也暗示了欢喜园本身的吸引力。“今朝偶憩延,即景真欢喜。”,最后,诗人在这次偶然的停留中,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吸引,感到无比的喜悦。这句诗总结了整段旅程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精神寄托之地的喜爱与感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对宗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在旅途中获得的心灵慰藉。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谒夫子庙
清·顾炎武
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制,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桧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
夜宿三台东杨炼师
明·刘崧
三台山祀净明君,香火新从葛井分。案上道书秋后写,空中仙乐夜深闻。星垂天近连青野,雨过山空起白云。更有雷坛人不到,十年珠树鹤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