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写景
秋天的写景
抒情
写风
对天气的赞美
田园的写景

译文

译文:中午过后,风车开始旋转起来,来自西北的金色强风涌入。
译文:我的目光随着明亮的太阳而移动,我的忧愁随着飘散的云朵逐渐消散。
译文:蜗牛在墙壁上爬行,它们的涎液粘附在墙壁上;蝉从树林中飞出,发出响亮的叫声。
译文:我所期待的是不会损害庄稼的(可能指的是某种行为或活动),并且我已经命令近臣返回。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喜晴》。诗中描绘了午后天气变化的情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首句“过午铜鸢转”,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铜鸢(一种古代的计时工具)转动象征着时间的推移,过午意味着一天已经过去了一大半,预示着即将迎来变化。“金风西北来”一句,点明了风向和季节,金风指的是秋风,西北方向的风暗示了秋天的到来,为后面的景色转换铺垫。接下来的“目随晶日朗,愁共絮云开”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晶日朗”与“絮云开”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从愁绪中解脱出来的心情,仿佛随着云层的散开,心中的忧虑也随之消散。“走壁蜗涎缪,出林蝉响豗”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蜗牛在墙壁上留下蜿蜒的痕迹,蝉在树林间鸣叫,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生机。最后,“所欣不害稼,命勘近臣回”表达了诗人对好天气的喜悦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农业生产的关心,希望好天气能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同时可能也暗含了对政务处理的期待,希望事情能够顺利进行。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对政务的关切。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奉和过旧宅应制
隋末唐初·上官仪
石关清晚夏,璇舆御早秋。神麾飏珠雨,仙吹响飞流。沛水祥云泛,宛郊瑞气浮。大风迎汉筑,丛烟入舜球。翠梧临凤邸,滋兰带鹤舟。偃伯歌玄化,扈跸颂王游。遗簪谬昭奖,珥笔荷恩休。
宫词
唐·章孝标
明日銮舆欲向东,守宫金翠带愁红。九门佳气已西去,千里花开一夜风。
浣溪沙(其六)赋清虚
宋·辛弃疾
强欲加餐竟未佳。只宜长伴病僧斋。心似风吹香篆过,也无灰。山上朝来云出岫,随风一去未曾回。次第前村行雨了,合归来。
杂曲歌辞·北风行
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怒号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
早过刘功父清溪
宋·邓林
月里山河大,风前草木凉。征尘生杖屦,香雾湿衣裳。古领扳栖鹘,荒蹊蹴聚蝗。白云看未远,已转九回肠。
太一湫
金·杨云翼
四崖环抱镜光平,数亩澄泓石底清。寒入井头千丈雪,净涵嵓际一天星。傍人争出鱼依势,衔叶飞来鸟护灵。日日东风送潮出,只应绝顶透沧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