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
写景
田园
季节
夏天
咏物(麦
枣)
抒情
野老
民间
消愁

译文

译文:微风轻拂着冰凉的竹席,感觉十分清爽;银色的水壶中盛满了水,夏日漫长。
译文:台阶上覆盖着茂密的槐叶,门扇紧闭时仍能闻到枣花的香气。
译文:南边城郭的麦田里新收了一批麦子,西边田畴中则遍地插满了秧苗。
译文:为消除愁绪去向老农请教种田之事,试着和田间野老一起商讨如何劳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傍晚的乡村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变换带来的自然之美与生活情趣。首句“冰簟风微爽”,以“冰簟”喻指凉席,暗示夏夜微风吹拂,带来一丝凉意,让人感到清爽宜人。次句“银壶日最长”,描绘了夏日白昼之长,阳光普照,时间仿佛被拉长,给人以悠闲自在的感受。接着,“覆阶槐叶密”一句,通过槐树茂密的叶子覆盖台阶,营造出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夏日的宁静与和谐。“扑户枣花香”则进一步渲染了夏日的气息,枣花飘落,香气扑鼻,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抹甜美的色彩。“南郭新登麦,西畴遍插秧”两句,将视角转向农田,描述了丰收与播种的场景。南边的麦田刚刚收获,而西边的田地里则满是插秧的忙碌景象,既体现了农事的繁忙,也预示着未来的希望与收获。最后,“消愁凭问穑,野老试商量”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与农民交流,找到消除烦恼的方法。这里的“穑”指的是农事,诗人借由与老农的对话,寻求生活的智慧与内心的平静。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养心殿晚坐
清·爱新觉罗·弘历
园亭多水木,自是气清凉。宫禁翡翠瓦,五雉围红墙。夏候所弗宜,暖气蒸炎阳。朝仪讵可阙,适已宁云臧。兹来乃迥别,竟日爽风飏。立秋迟三日,律先报白藏。晨从郊外来,多稼云将黄。既.....
村居四首(其二)
元末明初·王冕
茅屋人看小,我居殊觉宽。云开山满座,雨过草平阑。古意琴三叠,清风竹万竿。养生无别具,壁上破瓢箪。
刈麦行
清·了亮
来牟异地谷,种之在秋时。历冬复历春,刈当仲夏期。雨雪傥不足,荒芜致农悲。今年尚丰稔,始得疗岩饥。田家贵勤俭,天公不我欺。
横溪寓所
明·袁凯
高林深竹气冥冥,野色波光更满汀。草阁雨晴鸣翡翠,花畦风暖入蜻蜓。书成已与山公绝,赋就惟教阿买听。犹未忘情是杯酒,尚烦邻里致盆瓶。
次楼宗簿祷雨韵
宋·陈宓
农家累月望云霓,多谢贤侯恳切祈。群望三旬几遍走,百川一夜忽东之。天心感格真堪必,岁事丰登尚可期。和气致祥非诞语,愿将此意播声诗。
耕隐为南昌万用中赋
明·来复
山庄别筑楚城西,百亩桑阴水一溪。莎草雨晴黄犊卧,稻花风暖白鸠啼。沽来官酒春祈社,读罢农书晓灌畦。孝悌力田新有诏,姓名还向御前题。
晨霁园中作
清·文昭
晨霁天无云,飒树凉风至。草木明朝曦,青桐影在地。小院阗无人,苔径紫钱翠。幽人午梦醒,自喜无尘事。焚香对黄老,薙草命童稚。且复举一卮,悠悠径酣醉。
古风(其二)
清·爱新觉罗·弘历
暮出城东门,见彼耘田者。伛偻畦垄间,红日正西下。挥汗立片时,薰风散平野。指日卜西成,篝东赛秋社。还忧租税重,催迫不相假。终岁事辛勤,农夫莸利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