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忠
诗
(
其
一
)
史
相
国
可
法
史
公
将
略
本
非
长
,
半
壁
南
朝
一
死
偿
!
庭
议
祗
知
除
异
己
,
庙
谋
宁
复
顾
危
疆
。
上
江
斗
罢
扬
州
破
,
北
府
屯
空
建
业
亡
。
二
竖
至
今
还
兔
脱
,
槛
车
独
见
送
君
王
。
历史怀古
边塞战争
咏史
悼亡
译文
史公的军事策略本非上策,他以半壁江山为代价,最终以死来偿还了失败!
朝廷的议事只知铲除异己,而国家的计谋不再考虑边境的危险和疆土的安危。
在上江和扬州争斗之后,北方的军队因空虚而使建业城失守。
两个小人至今仍然像兔子一样逃脱,只有槛车中送往君王的场景被人们看到。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钱澄之为纪念明朝末年忠臣史可法而作。通过对比史可法的军事才能与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展现了他对国家忠诚与牺牲精神的赞美。首联“史公将略本非长,半壁南朝一死偿!”开篇即点出史可法并非以军事才能著称,却在南朝半壁江山中以身殉国,表达了对史可法壮烈牺牲的敬仰之情。颔联“庭议祗知除异己,庙谋宁复顾危疆。”揭示了朝廷内部政治斗争的残酷,只顾排除异己,忽视了国家的安危,与史可法的忠诚形成了鲜明对比。颈联“上江斗罢扬州破,北府屯空建业亡。”描述了史可法在扬州的英勇战斗,最终未能阻止南京(建业)的沦陷,体现了他面对强敌时的坚韧不拔和无奈。尾联“二竖至今还兔脱,槛车独见送君王。”以“二竖”暗指敌人,表达了对史可法虽英勇却未能挽救国家命运的遗憾,同时也赞扬了他在被俘后仍保持尊严,直至被送往敌方的坚强意志。整首诗通过对史可法个人命运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与动荡,以及英雄人物在逆境中的坚持与牺牲,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人文价值。
钱澄之
507首
初名秉镫,一字幼光,、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学识渊博,文笔雄健,质朴宏肆,不事雕琢。他勇弃俗学,专治古文,文章精洁、典雅,对后来“桐城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对数学、地理、训诂、义理亦有研究
猜您喜欢
六朝门·后魏武帝
唐·周昙
太武南征似卷蓬,徐阳兖蔡杀皆空。从来吊伐宁如此,千里无烟血草红。
倭犯钟司徒墓雷震遁去
明·林士元
既归三尺乐斯堂,况有金函玉匣藏。谁谓盖棺占定事,犹遗赫怒庇重冈。丹忱贯石茔俱古,赤电明心山亦苍。千载智愚都幻化,到来贤哲自洋洋。
杞梁墓
唐·汪遵
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唐·李白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天地赌一掷,未能望战争。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学.....
读史杂感
明末清初·吴伟业
莫定三分计,先求五等封。国中惟指马,阃外尽从龙。朝事归诸将,军需仰大农。淮南数州地,幕府但歌钟。
血迹碑二首(其二)
清末近现代初·徐搢珊
忆自燕师到此来,全诛十族令人哀。当年血迹今犹在,此石诚为有幸哉。
方处士挽诗二首(其二)
宋末元初·戴表元
不比他人死,何诗可挽君。渊明元懒仕,东野别攻文。沧海诸公泪,青山处士坟。相看莫浪哭,私谥有前闻。
历代诗(其十二)东晋
宋·杨简
夷狄陷河洛,元帝南渡江。宣帝之曾孙,立号都建康。明成康与穆,哀废最堪伤。简文武安后,桓玄暂称王。卒闻恭帝世,逊位宋武皇。两晋十五主,二百年而亡。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