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抒情
忧民
地点
梧州
城市
锦官城
战争
读书
情感
思乡

译文

译文:身处朝廷虽居偏僻之地,但持有的却是虚浮的名声和礼法。
译文:谁去迎接郧国的到来?却没有人去解救粤东的危机。
译文:朝廷里的元老重臣受到众多非议,但一个书生的一句话却能改变局势。
译文:在宫门前每日争论不休,但希望大局不要有所亏损。

赏析

这首诗《梧州杂诗(其十四)》由清代诗人钱澄之创作,通过诗句展现了对朝廷内部政治局势的深刻洞察与忧虑。首联“僻处朝廷小,虚名礼法持”,开篇即点明朝廷地位的偏僻与表面的虚名,暗示朝廷在实际治理中的局限性与形式主义倾向。诗人以“小”字形容朝廷的地位,暗含对朝廷影响力的质疑,而“虚名礼法持”则揭示了朝廷在维护表面秩序时可能存在的空洞与无力。颔联“谁迎郧国至,不救粤东危?”进一步深化了对朝廷治理能力的质疑。这里使用了比喻的手法,“郧国”和“粤东”分别代表不同的地区或政治势力,诗人提出疑问:谁在迎接外来势力的侵扰,却无法拯救处于危难之中的地方?这不仅反映了对朝廷对外政策的不满,也体现了对国内政治局势的担忧。颈联“元老盈廷谤,书生一语移”揭示了朝廷内部的政治生态。一方面,朝廷中充斥着老成持重的元老,他们或许拥有丰富的经验,但同时也可能因固守传统而不易接受新思想;另一方面,书生(知识分子)的一句话就能引起改变,暗示了知识力量在政治决策中的作用,以及传统体制下知识阶层与权力中心之间的微妙关系。尾联“阙前争论日,大体幸毋亏!”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政治局面的担忧与期待。在朝廷门前的争论日复一日,但愿最终能避免整体利益受损。这一句既是对现实状况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希望在激烈的争论之后,能够找到平衡点,保护国家的整体利益。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政治问题的敏锐洞察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钱澄之

507首
初名秉镫,一字幼光,、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学识渊博,文笔雄健,质朴宏肆,不事雕琢。他勇弃俗学,专治古文,文章精洁、典雅,对后来“桐城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对数学、地理、训诂、义理亦有研究

猜您喜欢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