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抒情
赞美
写景
抒发恩典
歌颂皇恩
恭敬态度
宫廷生活
恭敬
感恩
朝廷活动

赏析

这首《临轩曲(其二)》由清代诗人钱澄之创作,描绘了朝廷举行仪式时,官员们接受皇帝恩典的庄严场景。首句“经年廷议许临轩”,描述了经过长时间的廷议后,终于获得了在大殿前接受皇帝恩典的机会。这里“廷议”指的是朝廷会议,“临轩”则是指在大殿前接受恩典的仪式,体现了皇帝对臣子的重视和恩赐。接着“今日真承圣主恩”,点明了今日有幸亲受皇帝的恩典,表达了对皇帝的感激之情。“真承”二字强调了这种恩典的珍贵与难得,同时也流露出内心的激动与荣幸。“櫜笔晓趋双阙下”,描绘了清晨时分,官员们手持文具,迅速前往皇宫门前的情景。“櫜笔”意为收起笔墨,表示准备就绪,随时待命。“晓趋”则展现了行动的迅速与庄重,体现了对皇帝旨意的遵从与对职责的敬畏。最后“恭随胪唱入端门”,描述了在众人的陪同下,按照规定的节奏进入皇宫内室的场景。“恭随”表现了对仪式的尊重与对皇帝的恭敬,“胪唱”是古代宫廷中宣读诏书或名单的仪式,这里指进入皇宫的过程。“端门”是皇宫的主要大门,象征着权力与权威的入口,通过这一过程,进一步凸显了仪式的庄重与神圣。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朝廷仪式的庄重与官员们的恭敬态度,展现了古代中国宫廷文化中的礼仪与尊崇,同时也传达出对皇帝恩典的感激与对国家忠诚的情感。

钱澄之

507首
初名秉镫,一字幼光,、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学识渊博,文笔雄健,质朴宏肆,不事雕琢。他勇弃俗学,专治古文,文章精洁、典雅,对后来“桐城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对数学、地理、训诂、义理亦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