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
州
杂
诗
又
十
一
首
(
其
三
)
霜
严
宪
府
凛
难
攀
,
大
谏
风
裁
更
领
班
。
便
殿
连
朝
求
召
对
,
敕
书
昨
夜
又
封
还
。
朝
廷
纵
小
名
犹
在
,
方
镇
徒
强
主
未
孱
。
底
事
髯
公
辞
太
戆
,
五
千
铁
骑
动
龙
颜
!
抒情
秋节
朝廷
方镇
赞美朝廷
批评
忧国忧民
咏物
译文
霜寒的司法官署高不可攀,你的谏言风范更是位居人先。
你在宫殿中多次请求召见,然而敕书(皇帝的诏书)昨晚又被退回。
朝廷虽然规模小但名声犹在,而地方长官虽然势力强大,但皇帝并不懦弱。
(髯公,一个人物形象)因为太过于直言而辞退,此举震动五千铁骑,连皇帝都为之动容!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钱澄之创作的《端州杂诗又十一首》中的第三首。诗中描绘了朝廷与地方官员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谏官的职责与挑战。首句“霜严宪府凛难攀”,以严霜比喻朝廷的威严,暗示谏官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接着,“大谏风裁更领班”赞扬了谏官的风骨和领导力,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也能保持独立和正直。“便殿连朝求召对,敕书昨夜又封还”描述了谏官在皇帝面前连续请求面见,并提出意见的情景。然而,尽管如此,皇帝的回复却并未采纳,显示了谏官所面临的阻力。“朝廷纵小名犹在,方镇徒强主未孱”进一步揭示了朝廷内部的复杂局面。虽然朝廷表面上保持稳定,但地方官员(方镇)的权力仍然强大,而中央的控制力似乎并不足以削弱他们的影响力。最后,“底事髯公辞太戆,五千铁骑动龙颜!”表达了对一位名叫“髯公”的谏官辞职行为的不解和批评。他指责这位谏官过于鲁莽,仅仅因为五千骑兵的威胁就放弃了谏言,这种行为可能触动了皇帝的尊严。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谏官在朝廷与地方权力斗争中的角色和困境,反映了清代政治生态的复杂性和谏官面临的艰难抉择。
钱澄之
507首
初名秉镫,一字幼光,、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学识渊博,文笔雄健,质朴宏肆,不事雕琢。他勇弃俗学,专治古文,文章精洁、典雅,对后来“桐城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对数学、地理、训诂、义理亦有研究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