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日
同
次
明
履
仁
治
平
寺
纳
凉
(
其
一
)
竹
根
雨
过
石
苔
斑
,
钟
梵
萧
然
昼
掩
关
。
坐
爱
微
凉
生
碧
殿
,
忽
看
飞
雨
失
青
山
。
云
分
暝
色
来
天
外
,
风
捲
湖
声
落
树
间
。
最
是
晚
晴
堪
眺
咏
,
夕
阳
横
抹
蓼
花
湾
。
写景
山水
夏天
飞雨
风
晚晴
场景
抒情
赞美
田园
译文
竹林下的石头上,雨后长出了苔藓,一片斑驳;钟梵声声,寺庙里显得清静幽雅,白天也将门关上。
坐爱那微凉从碧殿中生起的感觉,突然间,雨势急促,青山似乎消逝在视线之外。
云朵将夜色的阴影从天边带来,风卷起湖面的声音落在树间。
最是那晚晴天的景色最宜眺望咏唱,夕阳斜照在蓼花湾上,景色如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午后在寺庙中纳凉的宁静与清凉之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竹林的斑驳与青苔,以及寺庙内钟声梵音的悠扬,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通过“坐爱微凉生碧殿”,诗人表达了对这份清凉与静谧的喜爱之情。接着,“忽看飞雨失青山”一句,巧妙地将视线从近景拉远至远方的山峦,描绘了雨水突然倾泻而下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云分暝色来天外,风捲湖声落树间”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云彩与夜色交织,湖水的波涛声被风吹散在树林之间,营造了一种既宏大又幽静的意境。最后,“最是晚晴堪眺咏,夕阳横抹蓼花湾”两句,诗人将视角收束至傍晚时分的景色,夕阳洒在蓼花湾上,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色彩层次,也赋予了整首诗以温暖而诗意的结尾。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文徵明
820首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猜您喜欢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满江红·江村夏咏十首(其四)
清·陈维崧
碧浪初圆,凭水阁、脱巾独立。谁作伴、数竿篱竹,一瓯茗汁。似有声来茶硙转,断无人处村舂急。正日长、拨闷枕书眠,斜川集。槿花上,珠堪吸。豆花底,凉堪裛。看瀰茫一派,雨蓑烟笠。.....
春日闲居三首(其二)
唐·白居易
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得.....
得闲亭
宋·许棐
柳风虽小丝丝袅,花雨无多点点香。惟有吟毫闲未得,染红濡绿一春忙。
夏日高封部过余读书处
明·左国玑
野人避徵书,不受朝簪扰。忽弃紫金鱼,来寻白鸥鸟。夷门城东甘隐居,蓬草不见谈玄庐。皆云管乐能龙卧,谁识虞卿亦著书。炎天尔跨青骡走,何意敲门访巢叟。入林一笑草堂开,习习凉飙吹.....
宫词(其十六)
明·张凤翔
禁柳春深草色新,杨花飞趁扑虫人。君王殿上宣名字,旋绾颓鸦抹绛唇。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