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
春
斋
居
即
事
(
其
一
)
经
旬
寡
人
事
,
踪
迹
小
窗
前
。
暝
色
连
残
雨
,
春
寒
宿
野
烟
。
茗
杯
眠
起
味
,
书
卷
静
中
缘
。
零
落
梅
花
瘦
,
风
吹
更
可
怜
。
写景
春景
梅花
书香生活
伤感情感
春日悲怀
译文
整日无所事事,我的踪迹只出现在窗前。
夜色与残雨相连,春寒留在野外的烟雾中。
喝茶中体验着醒来后的滋味,书卷中找寻静中的缘分。
梅花零落显得瘦弱,被风吹动更显得可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诗人独居斋室的情景。首联“经旬寡人事,踪迹小窗前”,写出了诗人长时间独自一人,活动局限于小窗前的状态,营造出一种清寂的氛围。颔联“暝色连残雨,春寒宿野烟”则通过描写傍晚时分连绵的细雨和春夜的寒气,以及缭绕的野烟,渲染了一种凄迷的景象,表现了季节变换带来的凉意与孤独感。颈联“茗杯眠起味,书卷静中缘”转而描写诗人在闲暇时光里,品茗读书的情景。一杯茶,一本静谧的书,成为了他心灵的慰藉,体现了他在忙碌生活之外寻求精神寄托的追求。尾联“零落梅花瘦,风吹更可怜”以凋零的梅花为喻,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衰败景象,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明代文徵明诗作中的佳品。
文徵明
820首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猜您喜欢
浪淘沙·鸣鸾路访南唐御道
清·黄燮清
柳外旧鸣珂。艳迹消磨。家山游戏换笙歌。断送南朝烟月里,天子愁多。辇道更谁过。山影颦蛾。梦中亭子问红罗。落尽梅花人不管,无奈春何。
和南皋春阴苦寒
明·黄衷
招摇先为转鸿濛,有客残貂尚避风。已觉南陬旸谷暗,悬知西塞雪庐穹。寻梅箬帽履何素,煨芋山炉火自红。独坐书床闲料理,三春云物会昭融。
九江道中二首(其二)
明·董纪
湖口路分如曲叉,山连吴楚水无涯。行舟破浪十双橹,野店傍桥三四家。负炭急呼招渡客,悬罾逆上洑流槎。南方地暖春偏早,开遍寒梅一树花。
酬族兄润父韵
元·张仲深
长记西湖日日晴,画船齐载管弦声。青青草色裙腰绿,白白梅花粉额明。舞倦玉纤歌扇重,醉挥银笔帕罗轻。今年海上多岑寂,相对篱根郭索行。
西林桥
宋·董嗣杲
水竹云山拱画图,因怀唤渡想东都。雨馀晴蝀衔西照,风遏春船入里湖。阑曲祗供游子凭,林间今有野人无。隔墙莫是神仙宅,红白梅花五百株。
和秦太虚梅花
宋·苏轼
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东坡先生心已灰,为爱君诗被花恼。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江头千树春欲闇,竹外一枝斜更好。孤山山下醉眠处,点缀裙腰纷不扫。万里春随逐.....
道桐川欲访梅右司不知其处
宋末元初·戴表元
桐川潇洒处,面面碧芙蓉。峻塔当关独,清溪抱郭重。市多吴客语,祠有汉时封。欲觅梅仙去,知藏第几峰。
醉翁亭古梅席上口占(其二)
明·黄廷用
当轩酌酒酹花神,愿得年年对此辰。莫就开时看早暮,枝南枝北总芳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