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
绿
写景
春天
抒情
怀旧
赞美
咏物
柳树
节气
立春

译文

雪后初晴的夜晚,灯光下寒气消散,笛声中透出匆匆的时光流转。
内心的蕙草容易滋生忧愁的根芽,而柳枝则更增添了无尽的恨意。
登高远望,却看不出春天从何处到来。
看那大江之上,翠绿的雾气在天空中浮动,逐渐让万山中的烟树恢复了生机。
回想起前年约定的探芳的俊友,而今年却只能浪迹四方,旅途疲惫。
美好的时光总是在天涯海角,而旧日的誓言又被辜负在绣房之中。
芳华如流水般消逝,怕的是郁闷消损了玉台上的情愫。
只好画船乘风归去,如今已是绿树成荫,飞絮飘扬的季节。

赏析

这首清代词人黄燮清的《东风第一枝·立春》描绘了冬去春来的时节转换,以雪后灯前的景象开篇,寒意消融,笛声中传递着时光的匆匆流逝。词人的心境如同蕙草般敏感,容易滋生愁绪,柳枝则增添了更多的离别之恨。他登高远望,却难以寻觅春天的踪迹,只能看到大江上空泛起的翠色,以及渐渐苏醒的万山烟树。词人回忆前一年与朋友共赏春花的美好约定,而今年却独自浪迹天涯,辜负了昔日的盟誓。春光虽美,但远离家乡,词人心中的情感如同流水般易逝,担心会因孤寂而伤感。他渴望能乘画船趁着东风归来,却发现已是绿叶纷飞的暮春时节,满眼皆是飘落的柳絮,寓意着美好时光的消逝和人生的无常。整首词情感深沉,寓景于情,展现了词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际遇的感慨。

黄燮清

236首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晴楼七种曲》(含《帝女花》和《桃溪雪》)传世。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