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
旧
游
自
罗
裙
饯
饮
,
粉
袖
亲
香
,
忽
忽
幽
欢
。
渐
与
明
湖
远
,
恨
浮
名
误
我
,
裘
马
长
安
。
水
边
那
日
游
冶
,
眉
样
斗
青
山
。
怕
别
后
芳
华
,
西
风
换
了
,
不
似
前
番
。
阑
珊
。
画
帘
外
,
想
柳
影
添
颦
,
梧
叶
惊
寒
。
第
六
桥
头
路
,
放
红
船
移
月
,
谁
唱
弯
弯
。
翠
楼
剪
烛
人
杳
,
离
思
问
齐
纨
。
怅
夜
迥
秋
高
,
凉
萤
数
点
愁
倚
栏
。
怀旧抒情
写景
山水
离别
悼亡
思乡
友情
秋景
离思
夜晚
译文
穿着罗裙与你共饮,用香粉袖子亲吻欢愉,我们曾有过一段隐秘的快乐时光。
渐渐地我们与明湖远离,我怨恨名利耽误了我,我在长安(这里指代繁华的城市)漂泊。
回忆起水边那日的风光,你的眉毛如青山般斗艳。
害怕分别后的美好时光,西风吹过改变了景色,再也不是之前那样美丽阑珊。
画帘外,我想象着柳树的影子增添了忧虑,梧桐叶在寒风中颤抖。
在第六桥头路上,红色的船在移动的月光中行驶,谁唱起了弯弯的歌曲。
在翠楼上剪下烛光,思念的人儿却已远去,离别的思绪问着齐纨(一种古代的丝织品)。
夜晚空旷秋高气爽,几只萤火虫的微光让人感到忧愁,我倚着栏杆思绪万千。
赏析
这首清代词作《忆旧游》是黄燮清的代表作之一,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段昔日的罗裙宴饮、粉袖香泽的欢乐时光。词中通过“自罗裙饯饮”和“粉袖亲香”的细节,展现了主人公与佳人共度的美好瞬间。然而,随着时光流转,“渐与明湖远”,词人意识到名利束缚了自己,使他远离了那份最初的幽欢。“恨浮名误我,裘马长安”表达了对繁华都市生活的厌倦和对往昔简单快乐的怀念。接着,词人回忆起在水边游玩的日子,女子的美丽如青山般映入眼帘,但担心分别后,秋风中的她不再如初。“怕别后芳华,西风换了,不似前番”流露出深深的忧虑和对美好时光消逝的感慨。下半部分,词人想象着远方的女子独自面对阑珊夜色,柳影摇曳,梧叶生寒,形单影只。第六桥头,红船载着月色,却无人歌唱,画面凄清。而词人自己则在“翠楼剪烛人杳”中,思念之情难以排遣,只能向远方的爱人倾诉离思。最后,词人在秋夜高迥中,倚栏凝望,只见几点凉萤,更添愁绪。整首词情感深沉,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对失去的纯真和幸福的深深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失落。
黄燮清
236首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晴楼七种曲》(含《帝女花》和《桃溪雪》)传世。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猜您喜欢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题赵魏公幼舆丘壑图二首(其二)
元·宇文公谅
小斋松雪对青山,波上閒鸥自往还。文采风流今不见,空馀粉墨落人间。
孟徵以粤秀山无咎室诗见示次韵(其二)
清·丘逢甲
楼台高占好林峦,曾写春愁此倚栏。云物与时同变换,文章有泪下孤寒。百年人事悲丝染,四海风尘把剑看。休被故山猿鹤笑,罗浮归访葛洪丹。
马底驿夜坐
明·陈洪谟
峰峦高处驿亭斜,矮屋寒烟有几家。出壑松风声淅沥,入窗梅月影交加。仆夫笑语争分火,候吏殷勤次进茶。独坐清宵乡思渺,更依北斗望京华。
送客
宋·方岳
瘦马孤征雪满衣,山长谁不念庭闱。灯寒竹屋无人共,月到梅花有梦归。抵掌相逢连夕语,转头顿觉十年非。武夷人老君行矣,莫待墨池春浪肥。
柯山红树行
清·李慈铭
故人家在柯山曲,门外溪流转寒绿。板桥一抹长林西,尽日烟霞看不足。山深几日生秋风,树色尽作胭脂红。斜阳隔山渲金碧,画屏惨淡开天工。平昔看山爱秋晏,写入吴纨白团扇。画中佳赏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