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
江
红
(
其
一
)
忆
别
门
掩
垂
杨
,
宝
香
度
、
翠
帘
重
叠
。
春
寒
在
,
罗
衣
初
试
,
素
肌
犹
怯
。
薄
霭
笼
花
天
欲
暮
,
小
风
送
角
声
初
咽
。
但
独
褰
、
幽
幌
悄
无
言
,
伤
初
别
。
衣
上
雨
,
眉
间
月
。
滴
不
尽
,
颦
空
切
。
羡
栖
梁
归
燕
,
入
帘
双
蝶
。
愁
绪
多
于
花
絮
乱
,
柔
肠
过
似
丁
香
结
。
问
甚
时
、
重
理
锦
囊
书
,
从
头
说
。
离别
抒情
写景
春天
怀旧
情感
爱情
柔情
译文
门前的垂杨树被门帘遮挡,室内的宝香弥漫在翠绿的帘幕之间。
春天虽然已经来临,但天气还有些寒冷,初次试穿罗衣,肌肤还感到有些畏惧寒冷。
薄雾笼罩着花丛,天色渐暗,微风送来号角的初咽之声。
独自掀起幽静的窗帘,默默无言,心中充满着离别的伤感。衣上沾着雨滴,眉间似有月影。
心中愁苦如雨滴般无尽,眉头紧锁如深深的叹息。羡慕那栖息在屋梁上的归燕,还有那双双飞入帘内的蝴蝶。
我的忧愁如同纷乱的花絮一般繁多,我的柔肠比丁香的花结还要纠结。
何时能再次整理那锦囊中的书信,从头开始诉说我们的故事呢?
赏析
这首宋词《满江红·其一》忆别,是宋代词人程垓的作品。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离别的场景。"门掩垂杨,宝香度、翠帘重叠",开篇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垂杨掩映的门扉后,女子正在轻轻放下宝香,暗示着她的内心世界。"春寒在,罗衣初试,素肌犹怯",通过描绘女子试穿罗衣,肌肤仍感春寒,反映出她对离别的敏感与不安。"薄霭笼花天欲暮,小风送角声初咽",黄昏时分,薄雾笼罩着花朵,远处传来低沉的号角声,这些意象渲染了离别的凄凉气氛。"但独褰、幽幌悄无言,伤初别",女子独自掀开窗帘,默默无语,内心充满离别的伤感。下片转而写女子的思念之情:"衣上雨,眉间月",比喻泪水如雨,愁绪如月,形象地表达了她的哀愁。"羡栖梁归燕,入帘双蝶",她羡慕燕子双飞,蝴蝶成对,反衬自己形单影只。"愁绪多于花絮乱,柔肠过似丁香结",将愁绪比作纷乱的花絮和纠结的丁香,进一步深化了她的内心痛苦。最后,词人以疑问收束:"问甚时、重理锦囊书,从头说",她期待着何时能再次相聚,详述别后的思念与心事。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词人对离别之苦的细腻描绘和深切体验。
程垓
155首
「」字正伯。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