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镡
津
呈
董
书
记
楝
花
时
候
忆
同
游
,
况
复
怀
君
此
泊
舟
。
千
里
归
心
逢
臈
尽
,
几
家
落
日
倚
门
愁
。
山
钟
杳
杳
前
朝
寺
,
烟
水
悠
悠
古
建
州
。
何
事
相
思
不
相
见
,
尔
来
应
被
白
云
留
。
写景抒情
怀古
思乡情感
自然景观
秋天的词
镡津或地点
友人怀念
译文
译文:在楝花盛开的季节回忆起我们曾经的共同游玩,更增添了我对你的思念,此刻我在此地停泊小舟。
译文:我内心归家的愿望强烈,恰逢年末岁尽的时刻,几户人家的门前在落日余晖中流露出忧愁。
译文:山中传来的钟声在古老寺庙里回荡,缥缈的烟雾和流水见证了建州的古老与历史。
译文:是什么事情让我们只能相思却不能相见呢?或许是因为你被白云所留住了。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鸿所作的《次镡津呈董书记》。诗中描绘了诗人回忆与友人一同出游的情景,此刻在镡津泊舟,心中满是对友人的思念。千里归心,腊尽春回,却只能面对几家人家的落日,引发出深深的愁绪。山寺钟声悠远,仿佛穿越了时间,连接着前朝的记忆;而烟波浩渺的水面,将诗人带回到了古建州的景象之中。最后,诗人自问为何思念却不能相见,或许是因为白云的阻隔,或是命运的安排。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林鸿
554首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而一时才士如郑孟宣、高廷礼、周又铉、黄铉之、林伯璟、林汉孟之流,皆从之游。其后王皆山、王中美、王孟扬、陈仲完、郑公启、张友谦、赵景哲诸名人,以诗名于时,又私淑于鸿者也……”。《四库全书提要》中说:“况高棅尚不免庸音,鸿则时绕清韵。”欧应昌《瑞岩山志》曾收录林鸿《游瑞岩》一诗。林鸿著作有《林鸿诗》1卷、《鸣盛词》1卷、《鸣盛集》4卷。明代曾刊印《闽中十子诗抄》一书,收录有林鸿诗作。
猜您喜欢
晚行舍后
宋·陆游
略彴东边一径深,杖藜行饭当登临。稷山并海出遥碧,禹穴生云成暮阴。残岁自兴游子感,少年谁解老人心。归来灯火参差夜,倦倚胡床续短吟。
天边
明末清初·屈大均
天边明月迥含霜,夜夜哀笳怨望乡。一片愁心与鸿雁,秋风吹不到衡阳。
题子温侄舫斋
宋·张扩
江湖著身鸥作邻,平生踏浪不踏尘。晚从阛阓寄行李,旋饰舫斋聊写真。夜阑阙月云头涌,风月填窗不成梦。团栾十口似浮家,颠倒一生如破冢。君看世事风打头,奔涛溅浪何时休。不如问钱多.....
和太原张相公山亭怀古
唐·高铢
斗石类岩巘,飞流泻潺湲。远壑檐宇际,孤峦雉堞间。何必到海岳,境幽机自闲。兹焉得高趣,高步谢东山。
题沈令瞻松卷
明·薛瑄
底处知君忆所天,瞻松终日涕涟涟。春翻时雨情何极,秋洒凉风兴慨然。鸟语故巢天欲曙,鹤来沧海月初圆。此情欲问何时尽,直到苍苍化石年。
武昌阻风
宋·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感秋扇
宋·苏辙
团扇经秋似败荷,丹青彷佛旧松萝。一时用舍非吾事,举世炎凉奈尔何。汉代谁令收汲黯,赵人犹欲用廉颇。心知怀袖非安处,重见秋风愧恨多。
吾庵
宋·蔡肇
怜吾居处似东屯,草棘荒凉郭里村。明月有情先入户,青山无事独当门。未能种秫五十亩,且为栽桃二百根。不学灵云觅知解,花时相唤倒馀尊。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