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夜
会
林
南
宫
闻
李
生
弹
筝
浮
亭
簪
盍
醉
吟
逢
,
高
调
鸣
筝
此
夜
同
。
月
隐
青
丝
闻
乱
叶
,
霜
空
瑶
柱
度
飞
鸿
。
湘
灵
锦
瑟
愁
停
鼓
,
子
晋
鸾
笙
愧
未
工
。
况
有
周
郎
歌
白
雪
,
兴
来
那
放
酒
樽
空
。
山水抒情
怀古
音律赞美
秋天
场景
音乐艺术
感情抒发
友情情感
情感赞美
译文
大家在浮亭欢聚一堂,喝醉了酒吟咏诗歌,此刻,高亢的调子与鸣筝的声响在此夜中相互呼应。
月光下,隐约可见青丝般的树影在风中摇曳,伴随着杂乱的叶子声。霜冷的空中,有飞鸿度过,其身影如瑶柱般高雅。
湘水的女神用锦瑟弹奏出深深的忧愁,暂停了鼓声;而我则自愧不如子晋的鸾鸟笙乐。
更何况还有周郎般的歌声唱出“白雪”之曲,在这样的兴致下,岂能容许酒樽空空如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月夜下在林南宫与友人相聚,共赏李生弹筝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情感。首联“浮亭簪盍醉吟逢,高调鸣筝此夜同”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欢聚畅饮、音乐相伴的氛围,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艺术与情感交融的夜晚。接着,“月隐青丝闻乱叶,霜空瑶柱度飞鸿”两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描写,展现了月夜的静谧与清冷,同时也暗示了音乐如丝如缕,穿越时空,触动人心。接下来,“湘灵锦瑟愁停鼓,子晋鸾笙愧未工”则运用典故,表达了对音乐之美的赞叹与对自身技艺的谦逊态度,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层次。最后,“况有周郎歌白雪,兴来那放酒樽空”以周瑜的典故,寓意才情横溢,即使在欢聚之时,也难以放下手中的琴弦或酒杯,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艺术与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整首诗通过对月夜、音乐、自然景象及历史人物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雅的艺术品味。
林鸿
554首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而一时才士如郑孟宣、高廷礼、周又铉、黄铉之、林伯璟、林汉孟之流,皆从之游。其后王皆山、王中美、王孟扬、陈仲完、郑公启、张友谦、赵景哲诸名人,以诗名于时,又私淑于鸿者也……”。《四库全书提要》中说:“况高棅尚不免庸音,鸿则时绕清韵。”欧应昌《瑞岩山志》曾收录林鸿《游瑞岩》一诗。林鸿著作有《林鸿诗》1卷、《鸣盛词》1卷、《鸣盛集》4卷。明代曾刊印《闽中十子诗抄》一书,收录有林鸿诗作。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