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
生活
社会现象
城市景象
冬天的景象
忧民

译文

山城已经临近岁末,街道上男女喧闹繁忙。
老头背布走来,驼背的身形在一边边说着什么。
各种水果陈列在道路两旁,商贩的鸡豚围栏也很多。
谷物虽然丰收但价格低廉,如何才能筹集到足够的钱来祭祀呢?
如今正是丰收欢乐的时期,但是过多的征税是否过于繁重了呢?
难道只有官吏的治理败坏了吗?奢侈的风气也蔓延到了乡间田野。
婚嫁时华丽的锦绣满堂,举办宴席也是极其繁琐和麻烦的。
何况夜以继日的饮酒狂欢,无度地使用杯盘酒器,更加不计其数。
生活开销一年之内多少有所收入,但支出却是纷繁复杂,无法计算。
难道不会因为借债度日而陷入困境吗?早晚都会有债主上门讨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末年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通过描述一个山城在年末的景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首句“山城迫岁暮”,点明地点和时间,山城临近岁末,预示着一年即将结束。接着“阑街儿女喧”描绘了一幅喧闹的街头场景,孩子们在街上嬉戏,充满了节日的气氛。“老氓来负布,伛偻行且言”描绘了老人们背着布匹,弯腰行走的情景,他们或许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年节准备物资,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可能并不富裕。“杂果陈道侧,列圈多鸡豚”描述了路边摆放着各种水果和鸡豚等食物,这既体现了节日的庆祝氛围,也暗示了社会上不同阶层的生活差异。“谷贱不敌钞,祀事安可喧”指出粮食价格低廉却无法抵消货币的价值,祭祀活动的喧嚣可能是因为对财富的追求超过了对精神生活的重视。“明时宜丰乐,徵索无乃繁”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即在清明的时代应该充满欢乐,但现实中的征税过于频繁。“岂独吏治敝,奢风变丘园”指出问题不仅仅在于官府治理的失职,更在于社会风气的奢华过度,影响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婚嫁盛纨绮,肆筵亦劳烦”描绘了婚礼上华丽的服饰和繁琐的宴席,反映了社会上对于物质享受的追求。“况复夜昼饮,不计罍与尊”进一步强调了人们不分昼夜地饮酒聚会,忽视了生活的实际需求。“生事岁几入,费出乃纷纶”总结了人们一年的生活开销巨大,费用支出杂乱无章。最后,“岂不有称贷,旦暮闻扣门”表达了人们为了应付这些开销不得不借贷,每天都能听到敲门声,反映出了社会经济压力之大。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明朝末年社会中贫富差距、奢侈浪费、官民矛盾等问题,以及人们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猜您喜欢

横吹曲辞·长安道
唐·孟郊
胡风激秦树,贱子风中泣。家家朱门开,得见不可入。长安十二衢,投树鸟亦急。高阁何人家?笙簧正喧吸。
入市书所见
清·洪繻
荔支上市新桃红,绿竹雨过笋坼丛。村家争趁挑菜节,街店初度卖鱼风。杖头挂钱拟沽酒,酒楼近在市门东。入市蹩躠才数步,捞虾卖浆如走兔。碎裂粥鼓折饧箫,蚝筐满地钱满路。蓬头乱发捉.....
次韵静翁雪中见过三首(其二)
宋·周紫芝
故国飘零万事乖,十年不见雪中阶。要令幽子安圭窦,少待凶酋脱藁街。援笔何由赋梁苑,闭门只合老苍崖。君来看我煨黄独,自采春山带叶柴。
为蚊所扰得一绝句
宋·徐端崇
空堂夜合势如云,沟壑宁知过去身。满腹经营尽膏血,那知通夕不眠人。
岁暮园居杂感(其二)
清末近现代初·俞明震
稍见通镃货,残年米价平。月圆知汉腊,巷哭有骄兵。帅府徵歌舞,遗黎算死生。出门流水断,愁绝一冬晴。
感兴七首(其五)
元·陈高
客从北方来,少年美容颜。绣衣白玉带,骏马黄金鞍。捧鞭揖豪右,意气轻丘山。自云金张冑,祖父皆朱幡。不用识文字,二十为高官。市人共咨嗟,夹道纷骈观。如何穷巷士,埋首书卷间。年.....
诗偈(其七十八)
唐·庞蕴
我见好畜生,知是喽罗汉。枉法取人钱,誇道能计算。得即浑家用,受苦没人伴。有力任他骑,棒鞭脊上楦。觜上著■头,口中衔铁片。项领被磨穿,鼻孔芒绳绊。自种还自收,佛也不能断。
乡情三首(其三)
清·王季珠
嘉禾献瑞渺从前,新茧丰收不几年。闲语私逋肠欲裂,拟翻旧业肘多牵。善门纾难开平局,豪族追租押退田。叙及男婚女嫁事,破裘补不到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