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
古
诗
每
嗟
船
子
惯
垂
纶
,
恒
泊
溪
边
荻
映
身
。
人
问
不
言
头
自
点
,
恐
惊
鱼
去
不
应
人
。
写景抒情
山水
怀古
译文
我经常感慨于那渔夫娴熟的垂钓技艺,总是停泊在溪边,身影隐于茂盛的荻花中。
有人问起他时,他也不回答,只是手指轻点自己的头,这是因为他害怕自己稍有动静会惊扰到水中的鱼群。
赏析
这首颂古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生动的船子垂钓场景,寓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修行启示。首先,“每嗟船子惯垂纶”,开篇即以“船子”这一形象引入,暗示其为一位深谙世事、修行有成的高人。船子“惯垂纶”,意味着他熟练地进行着垂钓活动,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技能的展现,更象征着在人生的波涛中,能够从容不迫地把握方向与节奏。接着,“恒泊溪边荻映身”,描述船子常驻溪边,周围芦苇映照其身影。这一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超脱的氛围,暗示船子虽身处尘世,却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如同溪水中的芦苇,既融入自然,又独立于尘嚣之外。“人问不言头自点”,是全诗的核心所在。当有人询问时,船子并未直接回答,而是轻轻点头。这种行为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它既是对提问者的尊重与理解,也是对自身修为的自信与笃定。点头的动作,仿佛是在说:“我心中自有答案,无需言语。”这不仅是对禅宗“心领神会”的体现,也寓意着真正的智慧往往不需要外在的言语表达,而是通过内心的感受与行动来体现。最后,“恐惊鱼去不应人”,进一步深化了前文的意境。船子担心自己的动作或言语会惊扰到水中游弋的鱼儿,因此选择沉默。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船子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也隐喻了修行者在面对世界时应持有的态度——保持谦逊与谨慎,避免干扰和破坏,以达到与万物和谐共处的状态。综上所述,这首颂古诗通过描绘船子垂钓的场景,巧妙地传达了禅宗思想中的重要理念: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清明,以智慧而非言语来引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最终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初寒病中有感
宋·陆游
楚水枫林霜露新,白头一叟正吟呻。牛衣未起王章疾,马磨何伤许靖贫。治道本来存简册,神州谁与静烟尘。新亭对泣犹稀见,况觅夷吾一辈人。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