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
萨
蛮
(
其
一
)
题
山
馆
长
亭
望
断
来
时
路
。
楼
台
杳
霭
迷
花
雾
。
山
雨
隔
窗
声
。
思
君
魂
梦
惊
。
泪
痕
侵
褥
锦
。
闲
却
鸳
鸯
枕
。
有
泪
不
须
垂
。
金
鞍
明
月
归
。
写景抒情
离别
思乡思念
山水
译文
遥望长亭,你曾走过的路已不见踪迹。楼台隐现在迷蒙的花雾之中。山雨声隔着窗户传来。
思念你,让我在梦中惊醒。泪痕浸湿了锦被。那曾经并肩的鸳鸯枕,如今已失去了你的温度。
就算有泪,也不必垂下头来。你骑着金鞍宝马,在明月的照耀下归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深静谧的意境,充满了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情。开篇“长亭望断来时路”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念,那些曾经走过的路途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只能在心中回味。“楼台杳霭迷花雾”则描绘了一种被花雾所笼罩的建筑物,给人一种朦胧梦幻之感。“山雨隔窗声”让人感觉到诗人处于一个静谧的空间之中,即便是外面下着雨,也只是隐约可闻的声音。这与接下来的“思君魂梦惊”相呼应,表明诗人的内心深处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思念至深,以至于在梦中也会受到惊扰。泪痕侵褥锦,泪水已经浸透了精美的锦缎,这种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情感的深沉与真挚。“闲却鸳鸯枕”则表明诗人现在的心境是宁静的,即使是那种鸳鸯形状的枕头,也已经不再使用,显得有些许孤寂。“有泪不须垂”这句话虽然没有直接流下眼泪,但内心的悲伤与思念依然存在。最后,“金鞍明月归”,诗人可能是在描述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或是表达对自由和远方所思之人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与意象美的抒情诗。
刘埙
53首
学者称水村先生。南丰著名文人隐士刘镗之侄。宋末元初学者、诗人、评论家
猜您喜欢
巫山一段云(其三)
宋·柳永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奉题李彦中所藏俞侯墨戏
宋·朱熹
不是胸中饱丘壑,谁能笔下吐云烟。故应祇有王摩诘,解写离骚极目天。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次韵和康丈真率之集
宋·林季仲
行步敧危老病身,胜游那敢厕荀陈。试思珠履三千客,何似风雩六七人。雪意迟疑终未决,诗筒来往莫辞频。晓窗新得东君讯,已放梅梢一点春。
秋夜怀云崖禅友
清·释敬安
云外佳期才一晤,人间小别又三秋。谁知夜静溪声里,明月怀君独倚楼。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唐·张说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