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
赞美
颂德

赏析

此挽联以高度概括之笔,赞誉了张百熙在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与深远影响。"启岭南学界津梁"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张百熙作为岭南地区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领路人,为培养人才、推动学术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口碑歌颂诚千古"则强调了其教育理念与实践得到了广泛认可与长久传颂,其影响力跨越时空,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作海内士林山斗"进一步彰显了张百熙在更广阔的文化与学术圈中的崇高地位,将他比作士林(文人学者的群体)中的泰山北斗,意味着他在学术界的地位至高无上,对后世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铜像巍峨第一人"则通过具体的物象——铜像,来纪念这位杰出人物,铜像的巍峨不仅象征着张百熙的伟岸人格,也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精神遗产的永久追思。整体而言,这副挽联不仅高度赞扬了张百熙在教育与学术领域的重要贡献,还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他对后世的巨大影响,以及人们对他崇高精神的永恒怀念。

猜您喜欢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江行吊宋齐邱
宋·辛弃疾
尝笑韩非死说难,先生事业最相关。能令父子君臣际,常在干戈揖逊间。秋浦山高明月在,丹阳人去晚风闲。可怜千古长江水,不与渠侬洗厚颜。
高宗皇帝挽词(其三)
宋·韩彦质
八秩归希有,三灵感具衣。鼎湖龙已远,汾水雁空飞。羽卫愁无色,风云惨不晖。惟馀功与德,千古叹巍巍。
挽李尧章父联
清·吴恭亨
先贤楚国合同归,诔封翁岂仅九畴富寿;大邑桂林匪轻寄,愿文子勉为两汉循良。
悼亡八首(其七)
宋·陆佃
百花流转逐浮萍,柔质那堪殒妙龄。画手若能图列女,玉颜应许上丹青。
真定王节妇习氏
元·张翥
青春忽掩镜鸾悲,大节生全死不辞。夫目九泉无瞑日,妾身百岁有归时。天高地厚心如石,女嫁男婚发已丝。东观只今多直笔,为书青简配桓嫠。
故程将军妻南阳郡夫人樊氏挽歌
唐·孙逖
德配程休甫,名高鲁季姜。宠荣苍玉佩,宴梦郁金堂。白日期偕老,幽泉忽悼亡。国风犹在咏,江汉近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