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山水
耳根
静谧
宁静
平和

译文

清晨洗去宿醉的疲惫,时近半上午
微风吹过,仿佛仙人吹奏,唤醒了山间的云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中晨景。"解洗馀酲晨半酉,星星仙吹起云门"一句,写出了清晨时分酒气尚未消散,天边隐约可见神仙般的风吹动云雾,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耳根无厌听佳木"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声音的喜爱和向往,而"会尽山中寂静源"则进一步描绘了一种深入山林寻找宁静之源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于远离尘世、寻求内心平静的渴望。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和对精神家园的追求。诗人以精致的笔触勾勒出山中清晨的宁谧与神秘,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皮日休

427首
皮日休(约838—约883),晚唐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汉族,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曾居住在鹿门山,道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皮日休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终。皮日休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被鲁迅赞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皮日休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对于社会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猜您喜欢

丽瞩轩
清·爱新觉罗·弘历
虚窗面面听松涛,峰顶开轩㩀最高。碧涧深潭常在望,春风秋月总宜遭。每因物表延遥寄,似与天游得静陶。一岁不过三两至,攀跻率虑众人劳。
诏赐金海乘凉诗(其七)
明·严嵩
趯台坡转石林斜,更觉清凉一倍加。静听鸣莺升别树,远看栖鹭立浮槎。
罗适轩净明轩
宋·白玉蟾
占断人生百岁閒,绛宫有路透玄关。明如雪夜潭心月,静似春天雨后山。万籁无声人不寐,一尘何处夜将阑。琴心三叠倚楼坐,黄鹤悠悠去不还。
斋中玉兰花放登楼眺赏弥日
明末清初·彭孙贻
高阁含空面翠微,当轩玉树雪馡馡。晴光入座明书幌,皓月流天弄夕晖。香落笔床芬燕几,静临苔石点琴徽。花时更喜无风雨,终日清吟自掩扉。
前题次周北野韵
明·顾清
城中每见说三亭,城外红阑此日凭。多事只从春梦起,好诗今作画图称。金沙玉涧交旋拥,布袜青鞋稳降升。百年如此良不恶,陇头休问鹤书徵。
题静明园十六景(其十三)镜影涵虚
清·爱新觉罗·弘历
济上曾流憩,珍珠故此如。淙淙常漱玉,朗朗镇涵虚。曲折千廊绕,团圞一镜储。宁无于水鉴,絜矩试凭诸。
和范公同章推官登承天寺竹阁
宋·阮逸
竹石寒相倚,云窗晓共开。闲身方外去,幽意静中来。坠响风随箨,移阴日上苔。迟留秋更夜,待月露盈杯。
碧梧山房
明·王洪
高僧何处去,飞锡返东林。积雪山中路,浮云世外心。鸟啼松院静,花覆石床深。寂寂猿声夜,谁闻清梵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