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
州
怀
古
离
宫
行
乐
拥
霓
旌
,
谁
料
当
年
谶
已
成
。
綵
仗
晓
花
空
结
恨
,
画
楼
初
月
独
含
情
。
龙
归
汴
水
金
瓯
覆
,
骏
没
辽
云
玉
轴
倾
。
惟
有
垂
杨
依
旧
堞
,
春
来
犹
自
转
啼
莺
。
怀古
写景
咏物
春天
情感
宫怨
地点
扬州
历史
离宫
译文
离宫中行乐的队伍浩浩荡荡,手持霓旌(古代仪仗中的旗帜),谁能预料到当年的预言已经成真。
晨光中的彩仗已经空留遗憾,画楼之上的初月独自含情。
如同龙归汴水导致金瓯(指国家)覆没,如同骏马消失在辽阔的云天之下,玉轴(此处可能指帝王的宝座或权力)倾覆。
只有那垂下的杨柳依旧伫立在城堞(城墙),春天到来时,依旧有黄莺在其间啼鸣。
赏析
这首《扬州怀古》由明代诗人郭槃所作,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与感慨,展现了对往昔繁华与兴衰变迁的深沉思考。首句“离宫行乐拥霓旌”描绘了昔日皇宫中欢歌宴舞的场景,霓旌飘扬,尽显奢华。然而,“谁料当年谶已成”一句转折,暗示着美好的景象背后隐藏着不可预知的命运,预示着即将发生的变故。接下来的“彩仗晓花空结恨,画楼初月独含情”两句,通过景物的对比,表达了对往日荣华不再的哀愁与怀念。彩仗与晓花象征着曾经的辉煌,而如今却只能徒留遗憾;画楼与初月则代表了孤独与寂寞,独含情意,暗示着繁华落尽后的凄凉。“龙归汴水金瓯覆,骏没辽云玉轴倾”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以“龙归”和“骏没”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国家权力中心的转移与衰败,如同金瓯覆地,玉轴倾倒,象征着国力的消逝与政权的崩溃。最后,“惟有垂杨依旧堞,春来犹自转啼莺”以垂杨与啼莺的不变,反衬出人事的沧桑与世事的无常,垂杨依然环绕城墙,春日里黄莺依旧啼鸣,但这一切都掩盖不了历史的痕迹与时间的流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既有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也有对现实衰败的反思,蕴含着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对自然永恒的向往。
猜您喜欢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青鸟泉
唐·张乔
祗此沉仙翼,瑶池似不遥。有声悬翠壁,无势下丹霄。净濑烟霞古,寒原草木凋。山河几更变,幽咽到唐朝。
谢送妃子园荔枝
宋·韩维
年年驿使走红尘,贡入骊宫色尚新。妃子园名犹未改,一笼丹实寄闲人。
宫词一百七首(其十一)
明·宁献王
宫花著雨渐应稀,柳絮因风不肯飞。恰似太真春睡重,玉容娇惰不胜衣。
酬元员外三月三十日慈恩寺相忆见寄
唐·白居易
怅望慈恩三月尽,紫桐花落鸟关关。诚知曲水春相忆,其奈长沙老未还。赤岭猿声催白首,黄茅瘴色换朱颜。谁言南国无霜雪,尽在愁人鬓发间。
日本绍明知客请赞
宋·释智愚
绍既明白,语不失宗。手头簸弄,金圈栗蓬。大唐国里无人会,又却乘流过海东。
虞美人(其二)深春
宋·赵长卿
冰塘浅绿生芳草。枝上青梅小。柳眉愁黛为谁开。似向东君、喜见故人来。碧桃销恨犹堪爱。妃子今何在。风光小院酒尊同。向晚一钩新月、落花风。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