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谪
仙
楼
有
怀
千
山
欸
乃
听
残
客
思
愁
,
来
登
江
上
谪
仙
楼
。
寒
风
直
扇
金
陵
雨
,
怒
浪
长
连
白
鹭
洲
。
万
里
中
原
腾
杀
气
,
三
边
朔
漠
怨
貂
裘
。
分
明
掩
泣
凫
归
日
,
回
首
茫
茫
又
两
秋
。
写景抒情
怀古思乡
边塞战争
秋日伤感
登楼望远
译文
我听到了悲鸣声,似乎有人在远行者的愁思中停留。来到江边的谪仙楼上,感受这份孤独与哀愁。
寒风直吹,仿佛扇起了金陵的雨。怒浪连绵不断,与白鹭洲相连。
万里中原之地,弥漫着杀气。三边地区的边疆和荒漠,人民怨恨地穿着貂裘。
显然是有人在悲伤中哭泣,如同野鸭归巢的日子。回过头去,已经是两度春秋的过去。
赏析
这首诗以谪仙楼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人生变迁的感慨。首联“欸乃听残客思愁,来登江上谪仙楼”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通过“残客思愁”与“谪仙楼”的结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颔联“寒风直扇金陵雨,怒浪长连白鹭洲”描绘了一幅凄冷的画面,寒风、雨滴、怒涛与白鹭洲的连接,不仅渲染了环境的萧瑟,也暗喻了世事的无情与变幻。颈联“万里中原腾杀气,三边朔漠怨貂裘”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时空,表达了对战争与边疆动荡的忧虑,以及对将士们艰苦生活的同情。尾联“分明掩泣凫归日,回首茫茫又两秋”则以时间的流逝为线索,寄托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通过“掩泣”与“回首”两个动作,生动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强烈的人文关怀,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猜您喜欢
长安逢故人
唐·吴融
岁暮长安客,相逢酒一杯。眼前闲事静,心里故山来。池影含新草,林芳动早梅。如何不归去,霜鬓共风埃。
观蜀鹃啼剧有感(其二)
明末清初·吴伟业
江关萧瑟片帆留,策马俄成万里游。失计未能全爱子,端居何用觅封侯。云山已断中宵梦,弦管犹开旧日楼。二月东风吹水调,鹡鸰原上使人愁。
献州道中
宋·文天祥
三年戎服行,五岭文玉会。跻攀上崖磴,厉揭涉潇濑。十步九崎岖,山水何破碎。坐令管仲小,自觉伯夷隘。乃今来中州,万里如一概。四望登原隰,桑麻蔚旆旆。骅骝出清庙,过都真历块。历.....
次明仲韵(其一)
宋·赵鼎
曾谒祥曦羽盖黄,天衣纷扰御炉香。蒙尘草莽干戈隔,坐看边氛蔽日光。
厅斋消夏(其二)
清·黄家鼎
苏张游说早空还,上相星轺指马关。国计输金兼割地,儒臣抗疏欲移山。辽阳城郭千旗外,横海楼船一炬间。毕竟将军能胜敌,降书递后尚雍娴。
所思
宋·冯去非
雁自飞飞水自流,西风不寄小银钩。斜阳何处横孤簟,十二阑干一样愁。
沁园春(其三)
宋·刘将孙
流水断桥,坏壁春风,一曲韦娘。记宰相开元,弄权疮痏,全家骆谷,追骑仓皇。彩凤随鸦,琼奴失意,可似人间白面郎。知他是:燕南牧马,塞北驱羊。啼痕自诉衷肠,尚把笔低徊愧下堂。叹.....
题孤山林隐居祠二首(其二)
明·唐顺之
碧水年年色,幽人复此游。不因同所好,那得独相求。山鸟矜春语,湖烟淡夕流。思君忽自笑,信矣一生浮。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