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
春
县
小
邑
阳
春
县
,
荒
冈
䀨
岭
尖
。
停
轮
惜
白
日
,
买
饭
爱
青
帘
。
水
米
贱
于
布
,
山
柴
只
换
盐
。
欲
询
明
日
路
,
乡
语
不
能
兼
。
写景
地点
山水
情感
思乡
节气的描述
白话
叙述风格
农村田园风光
春天景物
时间感叹
译文
译文:在阳光明媚的春天,我身处一个名叫阳春的小县城,看到四周荒凉的山冈上有着䀨岭(可能是一个地名或地名的一部分)的高峰。
译文:我停下马车,因为白日逝去太快而感到惋惜。在购买食物时,我喜欢那些有着青布门帘的饭馆。
译文:在这里,水和米的价钱都比布还要便宜,而山上的柴火只能用来换取盐等物品。
译文:我想询问关于明天的路程,但我的乡音与这里的语言并不完全相同,可能无法被理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途经阳春县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当地风土人情的细腻观察与感慨。首联“小邑阳春县,荒冈䀨岭尖”,开篇点题,以“小邑”形容阳春县的规模不大,但“阳春县”三字却透露出一种温暖和生机,仿佛预示着即便在偏远之地,也有着春天般的希望与活力。接着,“荒冈䀨岭尖”描绘了县境内的地理风貌,荒凉的山冈与陡峭的山岭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自然景观的图卷。颔联“停轮惜白日,买饭爱青帘”,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情感体验。诗人因停留而珍惜时间的流逝,对白日的眷恋之情溢于言表。而“买饭爱青帘”则通过一个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当地生活习俗的好奇与喜爱,青帘是酒旗的象征,此处暗示诗人对当地饮食文化的浓厚兴趣。颈联“水米贱于布,山柴只换盐”,揭示了阳春县的经济状况。水米的价格低廉,反映了当地的农业资源丰富;而山柴仅能换取盐,可能意味着当地缺乏其他经济作物或矿产资源,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这一对比,既展现了地方特色,也隐含了对社会经济状况的思考。尾联“欲询明日路,乡语不能兼”,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当地人语言的困惑。在异乡寻求方向时,语言的障碍成为了一种挑战,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融入当地社会、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旅行途中的一段经历,通过景物描写、情感抒发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展现了丰富的内涵,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人文风情的探索,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猜您喜欢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鹧鸪天(其二)葭萌驿作
宋·陆游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江行杂咏(其一)
清·邓汉仪
江州解缆客途长,三日西风逼建康。试问谁人镇姑孰,青山牛渚满斜阳。
初五日至延平城
明·谢孟安
镡津城下驻行舟,山水依然似旧游。两岸楼台看缥缈,一川风景重夷犹。夜深渔火明沙岸,月落寒更出戌楼。白首西游欣就养,双旌遥忆待盱州。
到龙井寺(其四)
宋·郑清之
十里轻轩憩佛庐,梦身差记蝶蘧蘧。伊蒲巧作鱼虾样,矮笋新镵茧栗株。暂到欲陪僧夏静,等闲生怕俗尘污。计然老去翻多事,空挽西施向五湖。
赋得明星玉女坛送廉察尉华阴
唐·王翰
洪河之南曰秦镇,发地削成五千仞。三峰离地皆倚天,唯独中峰特修峻。上有明星玉女祠,祠坛高眇路逶迤。三十六梯入河汉,樵人往往见蛾眉。蛾眉婵娟又宜笑,一见樵人下灵庙。仙车欲驾五.....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