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绿
写景
城市
青槐
绿柳
金玉之宝
古都
动物
日暮
时令
风景

译文

译文:洛阳城内开通了一条宽广的大道,从城市的北面一直通到西面。
译文:青翠的槐树随着车帘的拂动而摇曳,绿色的柳枝随着风儿吹过而低垂。
译文:玉制的马饰发出响声,似乎在为战斗中的异兽助威;金色的鸡爪在斗鸡场上争斗。
译文:太阳从桑树间落下,天色渐暗,我常常遇到像秦氏的妻子那样的人(这里可能是指遇到很多美丽的女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洛阳大道的繁华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道路两旁的景致与生动的人间百态。首句“洛阳开大道,城北达城西”,开篇即点明了地点与道路的起始与终点,展现了一条连接东西的宽阔大道,为整幅画面奠定了宏大的背景。接着,“青槐随幔拂,绿柳逐风低”两句,以“青槐”和“绿柳”作为主要描绘对象,通过“随幔拂”和“逐风低”的动态描写,不仅赋予了树木以生命力,也暗示了道路两旁的环境优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玉珂鸣战怪,金爪斗场鸡”两句,则转向对道路行人与动物的描绘。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玉珂(马鞍上的装饰品)的声音比作战斗的怪声,金爪(可能指鸡的金色羽毛)的鸡在斗场中争斗,形象生动地展示了道路上的热闹场景,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竞争性。最后,“桑萎日行暮,多逢秦氏妻”两句,将视线转向了更深层次的社会生活。通过“桑萎”这一意象,诗人巧妙地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变迁联系起来,而“多逢秦氏妻”则揭示了道路不仅是物质交流的通道,也是人们情感与命运交汇的地方,反映了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洛阳大道的壮丽景色,也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复杂性,是一首兼具视觉美感与思想深度的作品。

萧绎

121首
小字七符。南朝梁武帝第七子。武帝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命王僧辩平侯景,即位于江陵。时州郡大半入西魏,人户著籍,不盈三万。承圣三年,西魏军来攻,帝尚于龙光殿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魏军至,帝犹赋诗不废。及城陷,为魏人所杀。在位三年,庙号世祖。帝幼盲一目,好读书,工书善画,藏书十四万卷,城破时自行焚毁。所作诗赋轻艳绮靡,与兄纲相仿。著作颇多,原有集,已散佚,今存《金楼子》及《梁元帝集》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