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节
写景
抒情
怀古
写山
思乡
秋光

译文

闲暇时梦见东篱,心中感到凄凉,与暮色一同登上高处。
夕阳映照着苍翠的山脉,黄昏时明月依稀,我们的美好约定时常被风雨打扰。
深感秋天的阴雨频繁,我知道是谁掌管着秋光。我停下脚步,静静地站立。
我曾经见过这片江山,却看到人们无言以对。
庆幸自己身体健康能够游览,就随着这种轻松愉悦的心情举杯畅饮,用这来安慰秋天带来的良苦。
有人爱酒到极点,有人以花为冠,我们商量着谁的风度更胜一筹。
整日仰望天上的云朵,不要再去回忆往日的亲友了。人已到暮年。
需要准备和料理的,是那隐居的诗词歌赋。

赏析

这首《宴山亭·辛未九日,与风余诸子风雨登高》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人陈洵所作。词中以“闲梦东篱”起笔,描绘出一个在风雨中登高怀古的场景,诗人的心境显得孤寂而深沉。"凄绝素心"四字,传达出诗人内心的落寞和对自然景色的深深感慨。“残照翠微,旧月黄昏”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色,既有夕阳余晖洒在山峦间的翠绿,又有黄昏时分的朦胧月色,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接下来,“佳约有时风雨”暗示着过去的约定虽美好,但现实中却常被风雨阻隔,流露出淡淡的遗憾。“漫惜多阴,知道是、秋光谁主”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无奈,意识到秋天的美景虽美,却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他长久地凝视着眼前的江山,心中无言,充满了沧桑感。下半部分,诗人转而表达对当下生活的珍惜,尽管身逢晚景,仍能与友人共饮,聊以慰藉秋日的苦闷。词人醉酒、簪花,与友人探讨风度,享受片刻的欢愉。然而,“尽日停云,休更忆、昔年亲故”又透露出对往昔亲友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最后,诗人以“迟暮”二字收束,表示自己将专注于隐居生活中的诗词创作,以此来安度晚年。整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过去的回忆,又有对当下的感慨,展现了词人深沉的人生哲理。

陈洵

254首
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