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写物抒情
咏物
夏日田园
赞美荷花

译文

您没有见过韩潮州的饮酒盏吗?它的工艺让工倕(传说中的巧匠)都夸赞不已。
镌刻的花纹和镂刻的松树都太过琐碎了,怎么可以说豪士也会喜欢这样的事情呢?
您又有没有听说过六一翁呢?他曾经吟咏过鹦鹉与红螺(可能是指酒器)的诗。
在华丽的厅堂中,一次畅饮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清歌与美酒,还需要配以蛾眉(古代常用来形容女子细长的眉毛)美人来助兴。
我们这些山人却不会有这样的器物,甚至会折下圆形的荷叶来当作饮酒的工具。
细细地倾倒酒液,初时它如露珠般圆润;一口气喝下,忽然觉得这美酒如同云母碎片一般破开。
鼻中静悄悄地闻到奇妙的香气,舌尖上慢慢地品味到真正的味道。
采来的莲花可以作为美食,荷叶姑娘似的舞女助兴,哪里需要花费百金来举办登临的盛会呢?
多么希望能有城西那十顷的荷塘,水光潋滟、暑风清凉。
当时如果能像用象鼻一样引领碧绿的荷叶筒吸饮清泉,仍然可以欣赏那翠绿的荷叶如霓裳羽衣般美丽。

赏析

这首诗《碧筒》由宋代诗人谢薖所作,描绘了使用荷叶制成的“碧筒”饮酒的独特场景,充满了清新自然与雅致的生活情趣。诗中首先提到韩愈和欧阳修(六一翁)的故事,通过对比,强调了自己作为山人的生活态度,更倾向于亲近自然,使用荷叶制作成的“碧筒”作为饮酒器具。这种器具不仅外形独特,还蕴含着自然的清香,使得饮酒之时能品味到更为纯粹的味道。诗中提到的“细倾初作露珠圆,满引忽惊云液碎”,生动地描绘了荷叶杯中酒液的形态变化,从圆润到散开,仿佛是自然界的奇妙展现。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这种简单而自然生活方式的向往,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宴饮,无需花费大量金钱,只需欣赏荷花的美丽,聆听清风的低语,就能享受到极高的乐趣。最后,诗人提出希望拥有一个十顷的池塘,既能欣赏到水光潋滟的美景,又能享受夏日的清凉,随时可以手持“碧筒”,如同大象的长鼻一般,吸取清新的空气,同时观赏荷花的翠绿与华美,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整首诗通过对“碧筒”饮酒这一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注重精神享受的生活哲学。

谢薖

294首
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谢逸从弟,与兄齐名,同学于吕希哲,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逸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