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
筒
君
不
见
韩
潮
州
,
银
作
饮
盏
誇
工
倕
。
镌
花
镂
松
太
琐
碎
,
何
言
豪
士
亦
尔
为
。
又
不
见
六
一
翁
,
尝
吟
鹦
鹉
红
螺
诗
。
华
堂
一
釂
岂
不
乐
,
清
歌
劝
酒
须
蛾
眉
。
吾
侪
山
人
宁
有
此
,
竞
折
圆
荷
为
饮
器
。
细
倾
初
作
露
珠
圆
,
满
引
忽
惊
云
液
碎
。
鼻
中
寂
寂
闻
妙
香
,
舌
本
徐
徐
识
真
味
。
采
莲
当
殽
花
当
妓
,
岂
有
登
临
百
金
费
。
安
得
城
西
十
顷
塘
,
水
光
容
裔
暑
风
凉
。
时
引
碧
筒
如
象
鼻
,
仍
看
翠
盖
立
霓
裳
。
写物抒情
咏物
夏日田园
赞美荷花
译文
您没有见过韩潮州的饮酒盏吗?它的工艺让工倕(传说中的巧匠)都夸赞不已。
镌刻的花纹和镂刻的松树都太过琐碎了,怎么可以说豪士也会喜欢这样的事情呢?
您又有没有听说过六一翁呢?他曾经吟咏过鹦鹉与红螺(可能是指酒器)的诗。
在华丽的厅堂中,一次畅饮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清歌与美酒,还需要配以蛾眉(古代常用来形容女子细长的眉毛)美人来助兴。
我们这些山人却不会有这样的器物,甚至会折下圆形的荷叶来当作饮酒的工具。
细细地倾倒酒液,初时它如露珠般圆润;一口气喝下,忽然觉得这美酒如同云母碎片一般破开。
鼻中静悄悄地闻到奇妙的香气,舌尖上慢慢地品味到真正的味道。
采来的莲花可以作为美食,荷叶姑娘似的舞女助兴,哪里需要花费百金来举办登临的盛会呢?
多么希望能有城西那十顷的荷塘,水光潋滟、暑风清凉。
当时如果能像用象鼻一样引领碧绿的荷叶筒吸饮清泉,仍然可以欣赏那翠绿的荷叶如霓裳羽衣般美丽。
赏析
这首诗《碧筒》由宋代诗人谢薖所作,描绘了使用荷叶制成的“碧筒”饮酒的独特场景,充满了清新自然与雅致的生活情趣。诗中首先提到韩愈和欧阳修(六一翁)的故事,通过对比,强调了自己作为山人的生活态度,更倾向于亲近自然,使用荷叶制作成的“碧筒”作为饮酒器具。这种器具不仅外形独特,还蕴含着自然的清香,使得饮酒之时能品味到更为纯粹的味道。诗中提到的“细倾初作露珠圆,满引忽惊云液碎”,生动地描绘了荷叶杯中酒液的形态变化,从圆润到散开,仿佛是自然界的奇妙展现。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这种简单而自然生活方式的向往,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宴饮,无需花费大量金钱,只需欣赏荷花的美丽,聆听清风的低语,就能享受到极高的乐趣。最后,诗人提出希望拥有一个十顷的池塘,既能欣赏到水光潋滟的美景,又能享受夏日的清凉,随时可以手持“碧筒”,如同大象的长鼻一般,吸取清新的空气,同时观赏荷花的翠绿与华美,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整首诗通过对“碧筒”饮酒这一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注重精神享受的生活哲学。
谢薖
294首
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谢逸从弟,与兄齐名,同学于吕希哲,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逸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猜您喜欢
感寓二首(其一)
元·曹之谦
中林有幽兰,罗生杂众草。地僻人不知,芬芳空自好。严霜凋古木,岁晚难独保。愿充君子佩,探撷尚未早。安得清风来,吹香出林表。
赠崔侍郎
唐·李白
黄河二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风涛傥相见,更欲凌昆墟。
题黄献可所藏鱼乐图
元末明初·蓝仁
春云漠漠水平湖,掉尾扬鬐羡尔鱼。自笑山林双目短,不知江海万形殊。桃花浦口钩虚掷,芦叶矶边网自疏。岁久只愁头角异,风雷相送上天衢。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郑燮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试院和陈蕃仲酴醾两绝(其一)
宋·葛立方
芳心玉面出蚕丛,骨醉先生酒盏中。白发病翁新止酒,枕囊犹觊梦魂通。
游汤泉四首(其二)
明·唐顺之
坐看池底绚霞光,疑是莲花火里藏。借问幻师谁会此,乾坤炉冶炭阴阳。
秋莲曲
明·石宝
西塘菡萏初破红,小舟荡漾东南风。罗裙曳水蘸轻碧,惊起沙头双落鸿。昨日采莲莲尚好,今朝采莲莲已老。绿房结子空垂垂,翠黛朱颜可长保。江湖日暮生嫩寒,鸳鸯双飞不过滩。回首女伴各.....
谢车叔铭寄笔
明·德祥
寄来名笔自湖州,珍重斋中什袭收。早晚翻经有僧到,芭蕉先种待新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