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
写景
咏物
春景
地方
友情
节令

译文

地域至极处乃为古瓯越之地,此处的风光自建寅之月开始焕发生机。
栽种桃花以消除瘴气疫病,移植翠竹使之临近殿前台阶。
此地风俗一半沿袭吴地传统,岁时节庆仍保留着楚地遗风。
又恰逢遇见如习凿齿般的人物,其言论风采犹如汉水之滨的高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美好图景。开篇“土地穷瓯越,风光肇建寅”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切情感和对生活环境的满意。“插桃销瘴疠,移竹近阶墀”则显示出诗人在园林中的劳作与享受,桃花与竹子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它们不仅美化了周围环境,也寄托着诗人的情感。接下来的“半是吴风俗,仍为楚岁时”一句,表明诗人对故乡文化和传统节气的眷恋。最后,“更逢习凿齿,言在汉川湄”则可能是在提及与友人的偶遇和交流,通过对话内容或形式上的特点(“习凿齿”可能指某种特定的说话方式),强调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情谊或者共同的话题,这里所说的“汉川湄”,即汉水之滨,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地方。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朋友间情谊的珍视。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传统节日与习俗的尊重和怀念。

张子容

18首
襄阳人(今属湖北),又名张五。生卒年均,约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前后在世。仕为乐城令,开元中谪为东城尉。又曾官晋陵尉。初,与孟浩然同隐鹿门山,为死生交,诗篇唱答颇多。复值乱离,流寓江表。后竟弃官归旧业以终。子容为诗兴趣高远,为当时文士所称,有诗集传于世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登城二首(其二)
宋·张耒
绿野望不极,登临引兴长。凭高延泽国,搔首对风光。乍出莺贪柳,新归燕拣梁。欣欣物华好,吾亦引清觞。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阳春书院唐朱二侍御邀集
明·严嵩
阳春院里花仍发,不饮其如春色何。高台曲沼人能到,迟日浓烟景自多。犹怜绿水飞鸿雁,更著兰舟采芰荷。章郡升平异前日,时邀骢马一相过。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