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歌
子
(
其
一
)
蚁
酒
浮
明
月
,
鲸
波
泛
落
星
。
春
花
秋
叶
几
飘
零
。
只
有
庐
山
君
眼
、
向
人
青
。
明
日
非
今
日
,
长
亭
更
短
亭
。
不
辞
一
饮
尽
双
瓶
。
争
奈
秋
风
江
口
、
酒
初
醒
。
写景抒情
怀古悼亡
季节变化
山
自然
送别
酒
译文
蚁酒在月光下浮起,鲸波上泛着落下的星光。春花秋叶在风中飘零。
只有庐山君的眼眸,依旧青翠地注视着人们。明天不再是今天,长亭更替成短亭。
不推辞一口气喝尽两瓶酒。只可惜在秋风中的江口,酒刚醒。
赏析
这首诗名为《南歌子(其一)》,出自宋代诗人石孝友之手。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透露出一种超脱红尘、与大自然合一的境界。“蚁酒浮明月,鲸波泛落星。” 这两句诗开篇便以壮丽的画面展现了夜晚的景象。蚁酒,即小船在水面上漂浮,如同蚂蚁一般;而鲸波则是指海中巨兽(即鲸鱼)跃出水面的波澜,落星则像是天上的繁星随波跌落。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描绘出了一个宏大、神秘的夜晚景观。“春花秋叶几飘零。” 这一句诗转折了情调,从壮丽的自然画面转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春天的花瓣和秋天的落叶都在无声中飘落,这里暗示了岁月易逝,物是人非。“只有庐山君眼、向人青。” 庐山指的是庐山之巅,这里的“庐山君”应是化用古代神话中的仙境或仙人。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希望能像那不染尘埃的高洁之物一样,保持清醒和纯净的眼光面对这个世界。“明日非今日,长亭更短亭。” 这两句诗描绘了时间流转带来的变迁。每一个新的日子都不相同,而人生如行走在不同长度的亭台之间,不断前进却又不断回望。“不辞一饮尽双瓶。” 面对生活中的无常,诗人选择了放纵自我,一饮而尽心中积郁。这里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束缚的情怀。“争奈秋风江口、酒初醒。”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面对自然界的力量时,人的无奈和渺小。在秋风的吹拂下,即使是江口的宽阔也显得微不足道,而人在醉酒中短暂地逃避现实,最终还是要面对清醒后的世界。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深远的意境和流畅的笔法,描绘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面对生命易逝、时光飞逝时的心境与抒发。
石孝友
152首
石孝友,南宋词人,字次仲,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填词常用俚俗之语,状写男女情爱。仕途不顺,不羡富贵,隐居于丘壑之间。石孝友著有《金谷遗音》,《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卷,明《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作《金谷词》,不分卷。有明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四部备要》排印本。《全宋词》据毛□校汲古阁本收录。南宋词人。生卒年。填词常用俚俗之语,状写男女情爱。仕途不顺,不羡富贵,隐居于丘壑之间。著有《金谷遗音》,《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卷,明《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作《金谷词》,不分卷。有明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四部备要》排印本。《全宋词》据毛□校汲古阁本收录
猜您喜欢
送春日客至寓中酣饮
明·梁宪
林静落黄梅,迟花应候开。昼长閒睡足,酒熟故人来。箕踞忘实主,酣歌极笑哀。艳阳天更好,春尽越王台。
竹叶酒
宋·苏轼
楚人汲汉水,酿酒古宜城。春风吹酒熟,犹似汉江清。耆旧人何在,丘坟应已平。惟馀竹叶在,留此千古情。
再寄向伯恭
宋·李光
南行万里敢辞遥,过尽江西独木桥。已见芗林真面目,依然华发两萧萧。
鹧鸪天(其二)
宋·黄庭坚
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环绕折残枝。自然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无闲事,即芳期。菊花须插满头归。宜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送落晖。
送曾确庵大参之浙中(其一)
明·陈一松
祖席停征盖,瑶琴伴使车。陇梅差可折,津柳若为舒。白雪歌来风,青春客佩鱼。不堪频送别,况乃岁将除。
醉书其壁(其二)
宋·辛弃疾
去年冠盖长安道,客里因循过了梅。今岁花开转多事,簿书丛里两三杯。
感恩多·送漱雪夫子
清·张粲
捧卮河畔立。草软斑骓急。问郎几日归。月圆时。堤上轻绵吹屑,拂征衣。拂征衣。须信侬心,绊郎如柳丝。
朝歌留别蔡侍御
明·谢榛
旅客承三顾,轩车忽再过。老年知自懒,古道信无多。春动云千里,天寒鸟一柯。下交松柏久,中感岁时和。未定青山计,聊为白石歌。身虽各燕赵,心岂限关河。世事堪高枕,边筹定偃戈。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