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
节日
秋节
写景
抒情
重阳节
怀古
秋意写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韩琦在壬辰年的重阳节宴席上对时光流转与个人命运的感慨。首句“中山风物有前缘”,点明地点与时间的连续性,暗示着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接着“经赏重阳第五年”一句,直接点出这是他第五次庆祝重阳节,流露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慨。“莫为素毛悲晚岁,且吹黄菊酌芳筵。”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老年的态度,劝慰自己不要因年华老去而悲伤,而是应该享受当下,如同观赏黄菊般,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通过“黄菊”这一意象,不仅象征着秋天的美丽与丰收,也寓意着生命的成熟与静美。“退求僻郡疑邀宠,甘老穷边似好权。”这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官场经历的反思。他似乎在说,自己被调到偏远地区任职并非因为受到恩宠,而是甘愿在那里度过晚年,或许是一种自我选择或对权力的淡然态度。这种自嘲与自省,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最后,“笑问此身何计是,不如嘉节倒垂莲。”诗人以幽默的方式提出了一个看似无解的问题,即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找到意义?他给出的答案是,不如在美好的节日里,像倒挂莲花一样,享受生活的瞬间美好。这既是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也是对传统节日的深情赞美。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年龄、官场以及节日的多重思考,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期许,充满了人生的智慧与情感的深度。

韩琦

739首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与富弼齐名,并称“富韩”。熙宁八年(1075年),韩琦去世,年六十八。宋神宗为他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配享宋英宗庙庭。宋徽宗时追封魏郡王。韩琦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自号赣叟,汉族。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