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节日
菊花
抒情
怀古
佳节
秋节
重阳节
良辰美景
烂醉

译文

菊花在群芳中争先开放,每当遇到佳节时,它的颜色更加娇艳。
酒杯中漂浮着金黄色的菊花花瓣,听那优美的歌声如白雪般圆润动听。
昔日戏马台留下的遗迹应该感到寂寞,而抱着螺杯欣赏美景的乐趣则让人留连忘返。
感叹时光流逝,良辰美景转瞬即逝,不妨尽情欢唱、饮酒,享受这美好的时刻。不要吝惜自己,尽情地醉倒在这美好的夜晚吧。

赏析

此诗描绘了重阳佳节赏菊饮酒的场景,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与文人雅趣。首句“菊有花争一日先”以菊花作为切入点,点明了重阳节赏菊的传统习俗,菊花在这一天竞相绽放,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接下来,“次逢佳节色增妍”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菊花在佳节的映衬下更加鲜艳夺目。“任飘杯面黄金碎,好听歌喉白雪圆”两句,生动描绘了宴会上的欢乐场景。杯中的酒液如同黄金般洒落,增添了几分豪放之气;而歌声则如白雪般纯净圆润,为宴会增添了艺术的美感。这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戏马遗风应索寞,抱螺高兴且留连”中,“戏马”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游戏或活动,此处借指节日的娱乐活动,表达了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怀念与感慨。“抱螺高兴且留连”,则是诗人对当前聚会的享受与不舍,体现了对友情与快乐时光的珍惜。最后,“良辰俯仰嗟陈迹,莫惜欢吟烂醉眠”两句,诗人感慨时光易逝,美好的时刻稍纵即逝,但不应吝啬于欢笑与畅饮,应当尽情享受当下的快乐。这种对生活态度的表达,既体现了诗人的豁达与乐观,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人生价值的独特理解。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重阳佳节赏菊饮酒、欢聚一堂的生动画面,不仅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欢乐,更蕴含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与文化内涵的佳作。

韩琦

739首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与富弼齐名,并称“富韩”。熙宁八年(1075年),韩琦去世,年六十八。宋神宗为他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配享宋英宗庙庭。宋徽宗时追封魏郡王。韩琦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自号赣叟,汉族。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猜您喜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重阳(其一)
宋·文天祥
飘零万里若为家,一夜西风吹鬓华。祇有新诗题甲子,更无故旧对黄花。
九日同诸公殊俗之作
唐·马云奇
一人歌唱数人啼,拭泪相看意转迷。不见书传青海北,只知魂断陇山西。登高乍似云霄近,寓目仍惊草树低。菊酒何须频劝酌,自然心醉已如泥。
九日陪越州元相燕龟山寺
唐·赵嘏
佳晨何处泛花游,丞相筵开水上头。双影旆摇山雨霁,一声歌动寺云秋。林光静带高城晚,湖色寒分半槛流。共贺万家逢此节,可怜风物似荆州。
人日瀛台即目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安长乐哕鸾声,佳祉欣占人日晴。祇以对时怀位育,因之取便到蓬瀛。岁华见说登台赏,国典惟遵彻乐韺。宝月楼头春色好,为田一揽万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