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韵
答
提
点
醴
泉
张
宗
益
工
部
喜
还
乡
郡
倦
飞
垂
翼
奈
劳
何
,
喜
向
南
枝
得
旧
窠
。
三
治
故
乡
前
世
少
,
一
思
遗
履
上
恩
多
。
病
魂
醒
处
安
闲
枕
,
酒
量
衰
来
怯
巨
螺
。
复
听
雅
音
清
聩
耳
,
爱
居
谁
辨
九
韶
和
。
抒情
思乡
写景
赞颂
写怀古
译文
"倦飞的鸟儿因劳累而垂下翅膀,高兴地回到旧巢里栖息。"
"故乡治理三重境界前世罕见,回忆一次遗留的鞋子却能感受到更多的恩情。"
"病愈后醒来时,感到身心安闲,只枕着枕头;酒量衰退后,面对巨大的酒杯感到害怕。"
"再次听到清雅的音乐洗涤耳目,喜欢住在其中却难以分辨哪一首是最和谐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韩琦所作的《次韵答提点醴泉张宗益工部喜还乡郡》。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张宗益归乡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深厚情感。首联“倦飞垂翼奈劳何,喜向南枝得旧窠”,以鸟倦飞而停息的形象比喻友人的归乡之喜,同时表达了对友人长途跋涉后的疲惫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颔联“三治故乡前世少,一思遗履上恩多”,通过对比,强调了友人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即使在前世也难得有三次治理故乡的机会,而今的一次归乡,却让其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怀念。颈联“病魂醒处安闲枕,酒量衰来怯巨螺”,描绘了友人归乡后的生活状态,虽有疾病,但在故乡的怀抱中得到了心灵的慰藉;酒量虽减,但对故乡的热爱并未减少,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归乡后生活的真实描绘。尾联“复听雅音清聩耳,爱居谁辨九韶和”,表达了对友人归乡后能听到故乡的雅音,感受到家乡的和谐与美好,以及对这种幸福生活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归乡后生活品质的肯定,以及对友人能享受这份宁静与和谐的祝福。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友人归乡情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韩琦
739首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与富弼齐名,并称“富韩”。熙宁八年(1075年),韩琦去世,年六十八。宋神宗为他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配享宋英宗庙庭。宋徽宗时追封魏郡王。韩琦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自号赣叟,汉族。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