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
忧民
抒情
期待
写景
冬天
赞美
期待丰收

译文

这一年农田的收成在夏秋两季都失去了,到了春天还是难以应对饥饿的困境。
人们连一点粮食都没有吃,怎么能忍受这种命运呢?这寒冷的天气更是增添了忧愁。
用叶子煮的食物不能充作糊状的乳制品(木酪是古代的一种食物),在树荫下采桑也只好盼望着能够吃上饭食。
希望何时才能有足够的恩泽让百姓满意,等到来年会有大丰收。

赏析

这首诗名为《闵农》,是宋代诗人韩琦所作。诗中描绘了农民在荒年中的艰难生活,表达了对他们的深切同情。首句“仍岁农畴失夏秋”,描述了连续几年的歉收,农田失去了夏季和秋季的丰收景象。接着,“方春尤窘奈饥流”一句,点明春天本应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对于饥饿的人们来说,却更加困苦。诗人通过“饥流”一词,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因饥饿而四处流浪的情景。“人无粒食何堪命”,直接表达了人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难以生存的悲惨境遇。紧接着,“天作阴寒亦似愁”一句,将自然界的阴冷与人的愁苦相联系,暗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加剧了人们的苦难。“煮叶不遑为木酪,翳桑惟日徯囊糇”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如煮树叶充饥,依赖树皮度日。这里通过“不遑”、“惟日徯”等词语,生动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的无奈与挣扎。最后,“几时膏泽充民望,待看来年十倍收”表达了诗人对雨水降临、丰收到来的期盼,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两句不仅寄托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也体现了他对社会公正与和谐的向往。整体而言,《闵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民在荒年中的苦难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与关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问题。

韩琦

739首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与富弼齐名,并称“富韩”。熙宁八年(1075年),韩琦去世,年六十八。宋神宗为他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配享宋英宗庙庭。宋徽宗时追封魏郡王。韩琦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自号赣叟,汉族。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临清柳枝词三首(其三)
明·董谷
行行檐树碧阴森,绿户朱帘粉堵深。睡起日高无一事,紫囊惟费买花金。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
春日闲居三首(其二)
唐·白居易
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得.....